第546章逃命(2 / 2)

这一路的奔逃,夏侯楙也没看到哪个士卒奋勇杀敌,倒是蜀军一冲他们就四散奔逃,反而连累自己迭遇风险。

因此夏侯楙真不觉得这些士卒有什么重要的。

是的,夏侯楙根本没有想过,士卒会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他这个主帅无能,他只是觉得这些士卒根本没用,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当初自己就该带着十几个亲卫直接跑回眉县,根本不应该去军营组织士兵。

眼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即将脱险了,结果却因为这些败军士卒严重影响了自己逃命的速度夏侯楙这个命令下的,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王双虽然知道这么做不妥,但王双要巴结夏侯楙,寻求将来的大富大贵啊。

再说了,就算王双反对也没用。

职级,夏侯楙虽然只是陈仓守将,但人家是驸马都尉这时候的驸马都尉可不是闲职,也不是专指公主的老公,是正儿八经的高级武官。

而王双,连杂号将军都不是,他只是一个治粟校尉而已。

注意哦,不是治粟都尉,是治粟校尉治粟都尉是跟驸马都尉平级的高级武官,当年韩信,桑弘羊就干过治粟都尉这个官职,甚至有种说法,治粟都尉其实就是大司农的另一种称呼。

但治粟校尉只是军中看守粮仓的低级武官而已。

两人虽然职责相同,都是驻守一地,但职级,两人差了十万八千里。

因此,夏侯楙下令,王双不敢不听,舍弃五百残军的事儿,真不是王双有多么的果决心狠,是夏侯楙心狠而已。

甩掉残军之后,夏侯楙催促着王双赶紧撤回眉县,而回到眉县后,夏侯楙依然不放心,就想着赶紧跑回长安去。

从陈仓一路败退回来,夏侯楙很清楚,这次追击他的蜀军有多少人,区区一座眉县,仅有两千守军,根本挡不了蜀军两万大军太久的。

眉县的战略意义,夏侯楙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凭借眉县的两千人保护不了自己,所以,在眉县稍微歇了一下脚,夏侯楙就立刻让王双准备十余匹快马,他有“紧急军情”,要赶回长安,面见曹真都督。

王双当时就傻了,连马屁都拍不下去了。

真的,王双知道,自己读书少,文化低,说话做事确实没啥脑子但怎么这位贵人说话做事起来,比自己更加没脑子呢?!

你一路从陈仓道败退到眉县,能有啥紧急军情非要面见曹都督才能说的?!

难道是陈仓失守的“紧急军情”么?!

这要是等到你跑回长安去汇报,还打个屁的仗啊?!

再一个,胜败是兵家常事,你失守陈仓道虽然是过错,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可你一路败退到了眉县,不想着在眉县坚守城池,保护渭水沿岸曹军的粮道,却想着跑回长安去?!

你这是啥行为你知道不?!

堂堂的大魏驸马都尉都着急着逃命,你让这座眉县内的士卒怎么看?!让我这个小小的治粟校尉怎么有底气号召军士们拼命死守?!

夏侯楙真不能走,这要是一走,对眉县守军的士气影响很大的。

自己好不容易冒险出城一战,靠着击退蜀军的追击,接应到了夏侯楙提振了一下士气这夏侯楙要是连一天都不呆的跑回长安去,那自己不是白干了么?!

夏侯楙能跑,自己还能跑到哪儿去?!

自己要是跑了,除非是去投靠蜀军,否则不管跑到哪儿,脖子都免不了一刀。

王双不得不再三跟夏侯楙强调眉县的重要性,渭水沿岸的曹军粮草都在这边堆着呢,一旦眉县失守,别人不说,郭淮的那四万多大军要不了多久就会断粮的。

而没有了那四万多大军,蜀军大举入寇的话,就凭长安曹都督的一万五千守军和右扶风张郃部的一万守军,长安就真的危险了。

因此,王双苦劝夏侯楙,真的不能走啊,您这一走,眉县城内的军心士气可就不太好说了啊。

只要您愿意留下来,号召将士们一起守城,并且挡住蜀军十天左右的进攻,长安的曹都督,五丈原的郭刺史都会率兵来援的。

到那时候,您就是这次关中保卫战最大的功臣了。

可夏侯楙根本不听再不跑,等到蜀军围城的话,那自己就真的跑不掉了。

至于眉县的得失,夏侯楙也不放在心他又不是眉县的守将,也不是雍凉都督,操这个心干什么?!

夏侯楙在眉县只是休息了一天,隔天一早,就在十几个亲卫的护卫下,轻骑出城,直奔长安而去。

而就在夏侯楙离开的下午,魏延亲领七千士卒,兵临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