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失败(1 / 2)

 张溪终究是没能达成自己所有的战略目标。

张溪倒是指挥士卒,在半个时辰内彻底击溃了魏军的前军,但他终究没有能拦住张郃和王昶汇合。

而高翔那边,虽然努力的关拢缺口,但张郃终究是快了一步,带着王昶所部的剩余军卒,又杀回了这个缺口,顺势撤离了战场。

可以说,张溪的战略目的,只完成了一个有效杀伤敌军后军的目的,围歼张郃后军,彻底覆灭张郃偷袭五丈原的战略目的,并没有实现。

最主要的原因,是张溪错估了张郃真正的作战目的——张郃冲入中央阵地,就没有想过要把所有的魏军都给带出去。

张郃还没有心大到认为自己仅凭数百人,就能接应走所有的被困魏军在一万多人互相搏杀的中央战场上,张郃的五百人,能起到的作用,确实非常有限。

再加上张郃的内心,对张溪多少也有一些忌惮。

张溪可不是冯习,高翔之辈能比的,面对张溪这样的名将,张郃都不敢大意。

只带五百人闯进中央战场,张郃也怕自己耽误太多的时间,给了张溪重新调整的机会.到了那个时候,恐怕自己又得翻山逃跑了。

张郃闯入战场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来救出一个王昶。

如果王昶单纯的想要个人脱身,其实根本不用张郃来救。

战场区域很大,张溪也不可能把整个战场彻底封死,王昶带着十几个亲卫从战场缝隙中逃离的能力,还是有的。

大不了就学学张郃,爬山逃跑嘛。

但王昶想要凭借自身的能力,带着数千士卒,从张溪布置的战场包围圈内一起冲出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张郃的目的,也是一样,他需要接应出一部分自家士卒,并不是为了给王昶一个人逃离战场创造条件。

所以,张郃真不能在中央战场久待。

一旦身后自己撕开的那个口子被蜀军关上,张溪再做出一番调整,增加防守兵力,那张郃也就出不去了。

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张溪的应对,确实出了问题。

张溪如果真的像张郃想的那样去应对,那这次张郃的冒险突入,最后的结果可能还得复刻一把瓦口关之战但张溪并没有这样应对。

张溪对张郃同样充满了忌惮,下意识的认为,张郃的目的就是要接应所有的魏军脱出包围圈。

而张溪也从来不怀疑,一代名将张郃,有做到这点的底气和能力。

因此,当张郃突然率兵闯入中央战场后,张溪就判断,张郃一定会去跟王昶所部汇合,合军一处后。先击败柳隐所部,彻底打通前后军之间的联系,然后,张郃才会重新调整军卒部署,选择一个方向突围。

从这个思路去考虑的话,柳隐能不能挡住张郃的进攻,就是这场战斗胜负的关键。

为了阻止张郃打通魏军前后军的联系,张溪不得不把自己最后的一千人预备队,都派去给柳隐加强防御了,目的就是让柳隐支撑的时间更久一点,自己赶紧领兵先一步击溃魏军的前军,然后再汇合柳隐,一起围剿张郃。

可张溪真的没想到,张郃在跟王昶汇合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柳隐展开进攻。

不仅没有立刻对柳隐所部展开进攻,甚至张郃和王昶汇合后,张郃还下令收拢兵马,暂停了对柳隐所部的进攻。

这点,连柳隐都隐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都做好了死战不退的准备了。

然后吧,张溪就目瞪口呆的发现,张郃在短暂调整王昶所部军卒后,没有发起任何的进攻,而是直接让军卒转向,从来时的方向,一路收拢侧翼的策应魏军,一路突围而去。

张溪和柳隐全都傻眼了这老小子,这是直接把困在汉军包围圈之内的三千魏军前军,给完全抛弃了?!

这个变故,确实太出乎了张溪的预料张郃的做法很果断,但同样也有些过于狠心了。

最要命的是——这时候的张溪,手里已经没有其他的预备队了,根本不可能派兵去增援高翔,让他再次挡住张郃的突围。

而这个时候的魏军,经过张郃一路收拢,已经有将近四千人的规模了,又是急着要突围逃命高翔就靠手头的两千多士卒,怎么可能拦得住。

张溪一看张郃居然这么不要脸,接应到王昶后立刻见好就收,直接跑路给张溪郁闷的,不要不要的。

可张溪还不能立刻派兵去追击,毕竟中央战场上还有三千被困的魏军呢,这些魏军,总得想解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