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到来(2 / 2)

那些士卒,已经没有多少出战的决心和意志了。

然后魏延表示——没有出战的决心和意志,那就给他们找一个嘛。

比如说——只要出战,不管生死功过,全军六百余人,全部免税赋及各种徭役十年。

按照诸葛亮和张溪在南中制定的规矩,只要参加了无当飞军,那么田地肯定是会分到的,无当飞军的家属也会直接入汉籍,成为汉人这是优待。

一般的从军夷人,那也得有功才能入籍,普通夷人,那必须劳作到一定年数,缴纳一定的赋税,才会被允许入籍。

不过入籍归入籍,赋税还得交,徭役还是要承担的,这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对百姓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一旦免税免徭役的话,确实可以激起这剩下的六百多士卒努力一把,为家人过上好日子而博一次。

而且,就只有六百多人的十年免赋税徭役而已,对占据荆州,益州,凉州三州之地的季汉集团来说,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负担。

这点上,魏延比柳隐有概念的多,毕竟魏延是从底层出来的,知道百姓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多,像柳隐那样一出手就是百顷良田的,那是世家子弟特有的大手大脚。

甚至这点事儿,魏延都不需要去跟别人请示,只需要在战功表上附录一句,刘备可能连想都不用想,直接就批了。

但这个条件,确实是能激起剩下六百无当飞军的作战欲望。

不管什么年头,给谁打工拼命都不如给自己打工拼命这是常理。

既然作战任务也不算苛刻,奖励又如此雄厚.拼一把,不管活不活的下来,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那就干呗。

无当飞军的士气,再次被激励了起来,但王平并没有立刻领兵出城,魏延也没有着急的把这六百人的无当飞军派出去。

以这种方式激励起来的士气,机会只有一次,魏延和王平必须把握好机会,在最合适的时机派出去,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而这个时机,不需要魏延等太久。

就在郭淮围攻眉县的第八天下午,在眉县的西南方向,出现了一支不少于三千人的军队,正在快速的逼近郭淮所在的营寨。

而这个时候的郭淮,也没有坐以待毙,同样再次派出了文钦,领兵五千,前往截击这支部队。

然后郭淮剩下的三万大军,开始动了。

拔寨起营,全军往眉县以东,开始行军。

于此同时,眉县北门的曹真,也放弃了对北门的攻打,也开始拔寨起营,像眉县东门移动。

很显然,这是两军要汇合的迹象。

此时的魏延,多少是有些犹豫的。

西南方向的汉军,人数只有三千,这点数量,根本不能证明,这来的就是大汉主力的先锋部队。

而且现在这支部队离的眉县还有三四里地的距离,魏延也看不清领兵将领的旗号,更看不清领军将领是谁,因此魏延根本不敢大意。

万一这是郭淮给自己做的局,自己贸然领兵出战策应,反而会中计。

因此,魏延一边调兵增援东门防御,自己亲赴眉县东门镇守,另一方面让王平赶紧带兵从眉县西门而出。

让王平在这个时候出兵,并不是要让王平带着无当飞军去配合西南方向的汉军前后夹击魏军,而是让王平去袭扰郭淮的主力部队后翼。

目标就一个——尽一切可能,烧毁郭淮军团的后翼粮草,或者拖延郭淮军团的进军速度。

总之,就是争取时间,让魏延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判定,西南方向来的军队,到底是不是自家大军主力。

另外,也是不能让郭淮这么顺利的完成移营,跟曹真彻底汇合。

当然,魏延也同样告诉王平,如果战事不顺,遇到伏击,那王平不要恋战,也不用回城,可以直接遁入附近山林,绕道去寻找汉军主力,跟汉军主力汇合,通报如今眉县战况。

言下之意,就是即使王平遇险,魏延也不可能出城去接应他们,他们的生死,完全在他们自己的掌控之下。

带着这样的使命,王平率领六百无当飞军,再次出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