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议事二(2 / 2)

还让我这个当天子的亲自去跟这些世家们商议大魏天子的脸面可就彻底丢尽了。

而且就算这些世家们都把面皮扯下了,大家都只讲利益——大魏要分出多少利益来,才能让这些世家们满意,让他们答应出兵帮忙守卫长安和南阳?!

当初禅让代汉之事,曹丕挟天子以令天下,又掌握着天下精锐之兵,也不得不用默许世家掌握一定的特权来换取这些世家们的支持.现在真正意义上求上门去了,这些世家们能那么简单的放过你?!

这帮货色,指不定会提出什么无理要求出来呢时间久了,这个天下,到底是世家的天下,还是他曹氏的天下?!

真的,要不是刘晔姓刘,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出身,又素来对大魏有功曹丕都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刘晔是世家们推到前台来的一个代表,一枚探路的棋子。

因此,曹丕没忍住的看了刘晔好几眼,这才勉强忍下内心的气,继续说道,“此策.再议,请卿试言三策。”

那意思吧,你刘晔要都是这种不靠谱的馊主意,那第二条,咱们再商量商量好了。

刘晔也知道曹丕的意思,但他也没办法,只能做出一副惋惜之色,对着曹丕说道,“下策者.征召中原屯田民为兵,以实西北战事。”

曹丕一听这个策略,眼睛都亮了。

对啊,屯田民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当初曹操执行屯田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安置无地流民耕种,充实府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保证兵源。

如今中央禁军和中原地区的地方郡兵都已经捉襟见肘了,但屯田民基本没动啊,这不正好用来应急嘛。

虽然说,征召的屯田民不经训练,战力肯定堪忧.但这年头的郡兵,其实比屯田民也好不到哪儿去吧?!

再说了,屯田民人多啊,如果真的要紧急招募的话,中原地区,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出一支十万人的屯田民部队出来。

这么好的主意,这个刘晔,怎么嗯?!不对!!!

这么好的主意,刘晔为什么偏偏最后一个说,还把它列为下策?!

曹丕可不相信,刘晔是真的早饭吃多了,脑子被塞住了这其中,必有缘故。

可这么简单的一个策略里,能有什么问题,让刘晔不得不把这个策略,定为下策呢?!

曹丕思来想去,除非是问题出在了屯田制度本身上了。

可屯田制度,是当初太祖武皇帝下令在全国各地普遍使用的一种制度,尤其是在中原地区,作为太祖武皇帝的起家之地,这地方的屯田制度一直都执行的很好,屯田民的数量经过数次迁徙,也是人数最多的区域能有什么问题?!

曹丕到底不是缺心眼,他看看刘晔,发现现在刘晔一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地板上的花纹很好看的样子.这事儿,恐怕没这么简单。

曹丕心里略微一思量,心里大概有数了,命侍从去取洛阳一地的屯田民文册过来,他要亲自翻阅。

然后吧,曹丕就看到了孙资,刘放两人,捧着一堆竹简绢帛进来了。

曹丕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册,随便一个文吏取来即可.这两位自己的智囊,怎么跟着一起来了?!

这事儿,简单不了。

而孙资和刘放来了之后,放下书册,也没说话,只是侍立于一侧,随时等着曹丕发问。

而曹丕看完了送来的竹简绢帛后,给气的,实在没忍住,直接一把把竹简绢帛全部掀翻在地。

“荒唐!无耻!斯文败类!!!”

曹丕呵斥着,想要站起来,但突然眼前一黑,再次跌坐了下去。

这下可把刘晔,孙资,刘放三人都给吓坏了,赶紧的让内侍去叫御医来给曹丕看病。

曹丕的身体一向是很不错的,怎么今天突然就算被气的,也不至于要被气成这样吧?!

而曹丕也觉得奇怪,自己刚刚怎么就两眼一黑了但也仅仅就是两眼一黑而已,跌坐在地上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缓过来了。

然后这个气劲又上来了。

啥御医啊,现在是看病的时候么?!

整个洛阳地区,五年前登记在册的八万屯田民,如今就剩下五万了.特么谁来给我一个解释?!

洛阳这个西都重地,居然都能有这么大的缺额,其他各地的屯田民还能剩下多少人?!

特么这群不要脸的世家们,下手也忒快了些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