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议事三(2 / 2)

所以.

“子扬先生,卿适才所言,与世家相议,共抗蜀贼之事.可有章法?!”

曹丕那个憋屈的啊。

明明有着更好的办法,但偏偏,现在必须要用这种去求人的策略不憋屈才怪咧。

而刘晔也是错愕抬头.地砖上的花纹,终于不能吸引刘晔的注意力了。

说真的,刘晔是真的没想到,曹丕居然选择了这个名义上的中策,实际上的下策。

你去跟那帮世家大族们商议“借兵”的事儿,还不如跟孙权认怂结盟.这么做虽然丢面子,但一旦孙权真的再次背刺荆州,南阳之围迎刃而解,同时还可以让刘备孙权的联盟破裂,天下回到三足鼎立的局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魏始终要以一敌二,腹背受敌。

而徐晃等人率领禁军回援的话,长安三辅兵力充足,刘备自然也无法进军三辅。

而刘备的大军无法攻克长安的话,即使他占据了眉县,散关等地,也不长久,反而要分散兵力驻守,同时耗费粮草等到天下有变,大魏要收回这些地方,也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以说,这是损失最小的一种做法.除了你曹丕丢了面子。

当然,即使如此,这样的策略,在刘晔的计划中,也不过是中策而已毕竟大魏的立国基础是禅让代汉,怎么可能允许还有个其他天子跟自己并列呢。

在刘晔的策略中,真正的上策,还真的是刘晔给曹丕献的下策——征召屯田民为兵。

虽然因为之前的一些政治交易,曹丕对世家大族的一些特权给与了默许但这毕竟是皇权社会,皇帝默许了,你可以做,皇帝真要翻脸了,世家大族也未必有这么大的魄力,非要跟皇帝对着干。

尤其是屯田这个东西,世家要想从中获利,有的是办法,曹丕又不是要学光武帝整顿世家,没收世家侵吞的土地.这帮世家,不会因为一些不涉及到根基的利益,轻易跟皇帝翻脸的。

因此啊,在刘晔的策略中,曹丕完全可以利用如今的局势压力,以征召屯田民为由,把屯田制度下的屯田民重新掌控回自己的手里.也许会因此付出一些代价,也要承受一定的动荡,但在刘晔看来,这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比起刘备那边已经试行了快十年的鱼鳞图册制度,大魏这边的一些制度,更加符合这些世家大族们的利益,世家大族不可能因为屯田民的事儿,真的跟曹丕翻脸,去逢迎刘备的。

可刘晔是真的没想到,曹丕居然没有这样的魄力,连在屯田民的事情上跟世家冒险对弈的魄力都没有,反而选择了真正的下策。

你要真的求到世家头上去,那么别说屯田民,就是其他的权利,可能你也要因此丢失.为了守住南阳和关中,这个代价,真的值得么?!

刘晔一时间,还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回答曹丕。

他就没想过曹丕会有这个选择。

其实,刘晔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把屯田民的事儿列为下策,不过是为自己的下半生考虑而已。

在刘晔看来,曹丕应该是会选择征召屯田民的事儿来解决现在兵力短缺的问题,而到了那个时候,出这个主意的人,必然会被世家嫉恨刘晔说这是下策,不过是为了撇开关系而已。

反正我刘晔说了是下策了,是天子乾纲独断.你们这群世家,有能耐怼天子去啊!!!

本来刘晔都已经把借口全想好了,结果曹丕居然给自己来这么一出.这叫什么事儿?!

真的,站在魏臣的角度,刘晔真的该劝劝曹丕,总得听出点好赖话吧,给你上策你不选,你非要选个下策?!

但站在自家的立场上,站在自己后半辈子的立场上真的要自绝于天下世家么?!

刘晔没这个胆子。

而就在刘晔纠结之际.内侍突然进入德阳殿,向曹丕回报,太尉贾诩求见。

曹丕一听贾诩到了,当即也顾不得询问刘晔的意见了,起身到门口迎接。

一方面,贾诩的身份极高,身为三公之一的太尉,同时又对曹丕有恩义在身,曹丕出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一方面比起刘晔,曹丕还是更相信贾诩。

这个老狐狸,面对如今的情况,一定还有其他的办法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