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雪灾(2 / 2)

紧接着,张溪打破了惯例,紧急调拨军中火碳供应地方.火碳这东西就是产自越巂郡的煤炭,这玩意儿属于是军管物资,是不能轻易调拨给民用的。

但事到如今,张溪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好不容易当了一方主事官,却因为自己的无能,导致百姓冻死饿死吧.张溪的心里,可是最受不得这个的。

当将军的时候,带领军卒拼杀,虽然心里负担也有,但张溪并不太在意。

当兵吃粮,自然要为国家保家卫国,开疆拓土,这是作为将军兵卒们共同的责任,有所死伤,在所难免。

但百姓不同,百姓提供赋税给国家,国家却不能保护好百姓,治理地方还要让百姓冻死饿死这绝对是执政官的无能。

张溪为此不得不调用手头上的一切资源,来救助百姓灾民,力求能让更多的百姓灾民活下去。

但.实话实说,确实准备的不够充分。

不管是毡布帐篷也好,军中火碳也罢,原本都是为了供应士卒过冬的物资,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太多,也没有想过要给百姓预备一份,调用过多,军卒受冻,调用少了,百姓受灾。

这里面的平衡,真的很难掌握。

但万幸,张溪手头,有俩得力助手。

这时候,蒋琬和陈祗的统筹能力,就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两人的统筹安排下,十一月的雪灾初期,总算是还能勉强渡过,百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安置,真正冻死野外的人数也不过数百人在这个年代,遭遇这样的雪灾,只冻死了数百人,已经算是相当不得了的政绩了。

但,当十二月的大雪开始降下的时候,哪怕是蒋琬和陈祗,也顶不住了。

他们的统筹能力再强,手头也得有救灾物资才行啊。

没有东西,怎么安排救灾?!

为此,张溪不得不立刻上书天子,同时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

上书天子,那是请罪,表示雍州雪灾,因为自己的思虑不周,准备不足,如今救灾情况不容乐观,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请求天子处罚。

给诸葛亮去信,那就是求援。

粮食方面倒是没有要求,这方面张溪早早就在雍州囤积下了一批,因此暂时还不缺,可越巂郡的煤炭和蜀中的毡布帐篷,你再给我运一批过来,我等着急用呢。

诸葛亮一接到张溪的书信后,也是大惊。

但诸葛亮却没有要怪罪张溪的心思,按照张溪描述的雪灾情况,哪怕是他诸葛亮坐镇雍州,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救灾任务。

张溪确实有些准备不足,但有一说一,张溪真不是大意了,而是这场雪灾之大,覆盖范围之广,谁也没有料到而已。

不管如何,雍州雪灾必须救助,诸葛亮当即下令让张裔负责全权处理这事儿,调集蜀中和越巂郡的物资,派人尽快送去雍州。

可,还有一个问题。

如今益州也已经入冬了,虽然下的雪不多吧,多少还是影响到了一些路况,运输效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汉中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汉中也下了大雪,虽然没有雍州那么严重吧,但也是大雪封路。

最重要的是,褒斜道,陈仓道这两条能通往关中的山道,因为积雪严重,再加上山路陡峭,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通过大量的车队物资。

单个人冒险穿越山道是可能的,但车队这种东西,根本无法在积雪的栈道上行进。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组织军卒或者百姓对栈道进行专门的清理,可问题是,如今是冬天,而栈道又长,清理栈道本身就非常的费时费力,这要是再一晚上来场大雪,或者索性更加倒霉一点,引起雪崩或者山体滑坡,那栈道就彻底毁了。

因此啊,这些救灾物资,出于谨慎起见,诸葛亮决定走祁山道,绕路送往雍州。

只是,这多出来的十几天绕路时间,就必须得让张溪自己想办法熬过去了。

而当张溪接到诸葛亮的书信,告知救灾物资走祁山道的消息时,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

这个时候,关中的大雪,已经下了快一半了。

这种情况下,张溪手头的物资已经耗去了一半,要撑过这十几天的时间,基本不太可能。

张溪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不得不做出了决定。

打开长安城城门,允许各地受灾百姓前往长安避难。

这是一个下策,但目前来说,也是唯一的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