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诸葛到来(2 / 2)

张溪对此提出了质疑,但诸葛亮却只是叹了口气,说道,“此番关中遭遇百年不遇之雪灾,凉州之地苦寒,雪灾更为严重治元多本部不过两万余人,可受灾的诸胡部落不下三四十,这些人都被治元多煽动南下,总兵力达二十余万之众。”

诸葛亮这么一说,张溪顿时也惊了。

这么多的胡人南下劫掠,那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凉州军团,受限于地方苦寒,耕地面积不足,丁口不多,常备郡兵不过是两万人左右,骑兵不过三千骑,面对十余万的胡人,能做到据城自守,跟胡人僵持不下,已经是相当不得了的一件事情了。

是,胡人嘛,二十余万之众是拖家带口的总人数,真正能战之兵撑死也就是五六万人左右,可问题是,那么乌泱泱的一大片人过来,气势上的感觉就不一样。

而凉州各郡县也都建立的比较分散,不像关中这样能做好重点防御,对于北方的胡人,凉州各郡基本只能是各自为战,赵云和庞德能做到收拢人心不散,带领这些郡县主官一起对抗异族,已经算是能力出众,尽职尽责了。

一想到这些情况,张溪作为一个领兵将领,自然也能明白如今西北边境的困难,立刻提出了建议。

“丞相何不令马超引羌胡骑兵,前往凉州助战?!”

诸葛亮却依然一脸愁苦的摇摇头,说道,“凉州白灾,秦州又岂能幸免!?马孟起虽羌人中威望甚高,然如今羌人不反已是马孟起之功也,安能再驱使羌人往凉州作战?!”

“况且,此番凉州胡乱,马孟起族弟马岱,亦曾代兄上书,言道马孟起病重不能理事,请朝廷准许他代兄出征,领秦州郡兵前往凉州助战朝廷焉能如此不近人情?!”

前一个理由还说得过去,但后一个.

“马超当真病了?!”张溪颇有些狐疑的问道。

诸葛亮没好气的白了张溪一眼,然后才说道,“据姜长史所言,马孟起自秋日时便身体不适,入冬后便卧床不起,秦州刺史府上下一片戚色,当不有假。”

张溪一听这话,又给诸葛亮把白眼给翻回去了!!!

诸葛亮那白眼的意思吧,张溪明白,是诸葛亮嫌弃张溪在这个时候居然还不相信朝廷重臣,一听说马超在这个节骨眼病重,立刻就怀疑马超是不是在装病,准备造反。

可问题在于,你诸葛亮给出的解释,说的那么详细你要不是也不相信马超病的那么巧,至于把情报工作做的那么细么?!

说到底,伱诸葛亮不也是怀疑马超病的太巧了么?!

大家都不是啥厚道人,谁也别说谁。

诸葛亮也是有点尴尬,赶紧把这个话题揭过去,说道,“朝廷已经下令,由马岱代兄出征,以秦州刺史的旗号,领秦州兵前往凉州助战。只是如此一来,雍州防务,还需元长多加费心了。”

这话张溪明白,就是告诉张溪,至少在短期内,雍州是没有援兵的。

张溪可没忘,在雍州大雪之前,武关和潼关魏军异动的事儿呢.如今是受到天气因素影响,魏军暂时偃旗息鼓,但一等到开春雪化,魏军随时可能入侵关中的。

也就是说,张溪必须要靠手头的两万多雍州郡兵,一万戍边郡兵,以及一万北军精锐,总计四万人,防守整个关中地区。

理论上讲,兵力不少了,但真正铺开到关中去,如今张溪就体会到了当初曹真和曹仁的困境了。

看着兵力不少,一旦分开部署,这兵力就严重不够用了。

一旦敌军大举入侵的话,关中处处都是漏洞,可以勉强防御以待援军,但无法彻底驱逐贼军,守护关中三辅。

要想彻底守住关中三辅,防止敌军进犯,没有个十万常驻兵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可如今战乱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了,人口数量锐减,哪怕是曹魏掌控雍州期间,也做不到能在关中三辅常驻十万兵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诸葛亮这次来,除了帮着张溪处理雍州的经济事务外,最重要的,就是跟张溪商量雍州防务的问题。

按照诸葛亮的推断,这次凉州胡王治元多的南下,背后少不了曹魏的影子,甚至荆州那边,东吴的突然异变,也跟曹魏脱不开干系。

毕竟蒋济出使东吴的事儿,是大张旗鼓的,瞒不过大汉安插在东吴的细作的眼睛。

凉州和秦州的兵,短期内是抽不出来支援雍州了,而益州兵也必须防备东吴异动,甚至诸葛亮已经派出了陈到率领一万北军精锐提前入驻了白帝城,一方面震慑东吴,另一方面也是让陈到做好随时支援荆州的准备。

换句话说,如今的雍州,除了隔着一座秦岭的汉中还能有万余士卒的援兵外,其他地方,是真的抽调不出足够的援军出来。

一旦曹魏真的两路大军分出武关和潼关,那雍州这边,还真的有点不太好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