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诸葛亮的应对(2 / 2)

至于打逆风仗行不行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蒋琬作为长安城的大管家,他当然知道还有这么一支队伍存在,并且也已经不止一次的向诸葛亮推荐了,但诸葛亮始终不愿意使用这支乌合之众。

这支运粮队,人数不少,加起来有近一万人,但问题是,这支运粮队是掌控在各个世家的手里的.跟这帮世家打交道,尤其是现在处在弱势的时候,那帮世家提出的条件,你敢答应?!

再一个,诸葛亮根本不相信那些世家们。

这支运粮队人数加起来虽然有万人,但却是分散掌握在四五个不同世家家族的手里。

世家之间也不是全都齐心协力的,彼此之间也少不了勾心斗角。

而如今的长安,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因此不用担心他们联合起来造反有五千郡卒就已经足以让他们不敢妄动了。

但如果把他们集中起来,交到某个人的麾下指挥,这就给了他们串联的机会。

那帮世家是不会同意把自己的私兵武装,交给朝廷的人来指挥的,必定会在自己家族中推举出一个人来率领这支军队,到了那个时候,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干出点什么脑残事情来?!

虽然诸葛亮觉得,自己手里有五千郡兵,足够镇压这万人的乌合之众但真要打起来的话,自身的损失必然也不会小,而且一旦内乱,必然影响整体长安守军的士气。

因此,这样的军队,诸葛亮是真的不到万不得已,真不敢冒险使用。

而现在.诸葛亮也不确定,是不是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

也因此,这次面对蒋琬的再次劝谏,诸葛亮思索了良久,是真的在认真考虑,要不要跟这帮关中世家们妥协。

最终,诸葛亮还是摇头,拒绝了蒋琬的谏言,说道,“且再等上两日,看看元长可有书信到来若没有,便再议。”

说是再议,其实就是再等两天,如果依然没有好消息传来的话,那诸葛亮就不得不亲自出面,去找那些关中世家们好好谈谈了。

蒋琬对此,也没有异议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手里实在没人,蒋琬也不想对那些关中世家们低头。

作为协助张溪处理雍州日常公务的一把手,蒋琬太知道这帮关中世家的德行了。

这么说吧,原本唯唯诺诺的关中世家们,在这三年的粮食走私里,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的,对于雍州的话语权要求,也是一天比一天更迫切。

如今要是求到他们头上去,这帮混蛋不狮子大开口才怪呢。

蒋琬其实都知道这些,但如今真的是没有办法,起码他和陈祗两个人私下商议了半天,除了这个办法外,实在想不到还能在短期内找出可用之兵的办法来。

因此,蒋琬和陈祗都觉得,虽然这么做后患不少,但如果守不住关中长安,后果可比这些世家的后患要更加严重。

比起这帮世家大族们,还是关中之地更重要。

万幸,两天后,诸葛亮终于是收到了张溪在大荔城下寄出的那封书信,看完这封书信后,诸葛亮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张溪既然已经预判到了魏军的战略意图,那么以诸葛亮对他的了解,张溪必然不会继续跟曹真对峙,最少也会撤回重泉。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提前通知让赵云入关这一手,正好能派上用场。

只要张溪不浪,守住重泉,等来赵云的支援,那么左冯翊的防线,基本算是稳住了。

至于右扶风.右扶风太守柳隐的书信,同样也已经摆在了诸葛亮的案头上。

柳隐表示,他会率领五千郡兵,跟槐里县共存亡。

坚守的意志,诸葛亮是感受到了,但问题是.守城这东西虽然靠意志,但意志并不足以帮助你完成守城的任务。

没有援兵的死守,毫无意义。

因此,诸葛亮必须要让柳隐和将士们看到坚守的希望。

而这个时候,吴懿率领的北军,刚刚通过眉县,距离槐里,还有足足七八天的路程。

诸葛亮不确定,柳隐还能不能守到吴懿领兵来援的那一天。

思来想去,诸葛亮最终还是决定——约见长安城内的关中世家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