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曹休的处境(2 / 2)

说难听点,没有淮南在中间承担联通的江东和青徐的作用,那青徐对于江东来说,就基本等于一块飞地,大魏想要收回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淮南这地方,真的很重要,曹休这么多年了,一直想要收回淮南。

但.曹休这么想,大魏的朝廷,并不那么想。

大魏朝廷,从曹丕到曹叡,始终是把目光放在关中地区,因为蜀汉才是曹魏的心腹大敌。

这一点,曹休不否认,他也知道,蜀汉和大魏的立国基础就决定了,这两个国家之间必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但这些年,东吴那帮鼠辈闷头发展,实力也不容小觑了。

之前不把东吴当回事,可以,毕竟东吴没有骑兵,步兵战力也拉胯,打个守城战还可以,但打野战和平原对攻战,肯定不是大魏军队的对手。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曹魏一直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

但如今,根据曹休的观察,淮南等地的东吴士卒一直在操练陆上战法,试图使江东水军拥有同样出色的陆战能力.虽然进展缓慢,但继续这么放任下去,江东早晚会成为大魏东边的一个祸患的。

因此,这些年,曹休始终在坚持向朝廷请奏,希望能够主动发起对东吴的进攻,打断东吴的发展节奏但朝廷始终不为所动。

曹休身处地方,他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说其他地方,比如弹劾司马懿才不配位,弹劾贾逵无能是出于曹休自己的私心的话,可在对东吴发动主动进攻这件事情上,曹休是真的没有私心。

但可惜,他的这份心思,朝廷实在无法理解。

这也怪曹休自己。

之前曹休不听调令,不奉诏命,让曹休在曹丕这边的印象分已经非常低了说直白点,如果不是曹氏宗族将领实在人才凋零的严重,曹丕早就卸了曹休的兵权,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了。

而曹叡,刚刚继位不到三年,本身还处在要树立威望的时候,还没有心思来考虑曹休的问题。

再加上曹叡当太子那会儿,曹休就一直在汝南地区镇守,曹叡一共也没有见过几次曹休,对曹休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曹丕的影响。

虽然曹叡要比曹丕稍微大度那么一点,但曹休不奉诏命行事的恶劣影响,哪怕是曹叡也不会轻易接受的。

曹丕和曹叡两代帝王都没有给曹休假节之权,因此这事儿跟曹真擅自出兵还不一样,曹休不听调令,全仗着自己姓曹而已,是连个说的过去的借口都没有的。

所以,尽管曹休觉得自己是出于公心才建议对东吴发起主动进攻的,但在曹丕和曹叡两代君主眼里,这依然是曹休试图要兵权的一种方式。

司马懿要镇守南阳,轻易不能离开,而贾逵和曹休不合,以大魏朝廷的传统,也很少有外姓将领指挥宗族将领作战的先例,所以一旦对江东开战,势必只能任命曹休为主帅,让他总督兖州,豫州,彭城军事这样就给了曹休极大的兵权。

反正曹叡是不想跟他爹一样,再经历一次叫不动人的糟心事儿了,因此曹休所谓的一片公心,在曹叡这边,就是曹休变相要求增加权利的借口而已。

能同意才怪咧!!!

这无疑,更加加深了曹休的郁闷,以及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迫切心里。

但.虽然曹休一直想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但他始终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

曹休自傲归自傲,但作为曹氏宗族二代中为数不多的出色将领,他的基本军事素养还是在的,知道要发动一场战争,不是你带着士兵出去溜达一圈就可以了。

各种战争准备都需要提前做,后勤补给要安排好,需要制定进军路线和进攻计划,还要预判敌军可能做出的反应,进而制定相对应的预案.等等。

因此,朝廷不同意,自己就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持,是很难自主发动一场战役的。

本来,曹休只能这么继续郁闷下去,眼睁睁的看着曹真洗刷自己的耻辱,从而功成名就,封侯拜相。

但是,就有一个但是.曹休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屯兵在当涂县的东吴守将周鲂,因为不堪孙权的猜忌和贬黜,有意献城投奔大魏。

这个事情曹休突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