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撤军(2 / 2)

秦朗又不是关中人,麾下的郡兵都是司隶的郡兵,也没有熟悉地形的存在,为了不打草惊蛇,秦朗沿途甚至都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来,连向导都是临时抓的山间猎户,最多熟悉附近的地形,间隔三座山头就不认识路了。

这一路走的,就算逸散的魏兵想要归建,他们也找不到秦朗率领的部队,毕竟连秦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个目的地在哪儿。

郭淮能找到秦朗,纯属是运气够好!!!

而这一路行军,秦朗也犯了一个不小的失误——他并没有在撤军的同时,尽可能的鼓舞起军中士气。

魏军毕竟是败退的,军心本就低落,而秦朗又是一路瞎走,有时候还会不知道走到哪个山脚嘎啦的死地去,发现走不通再撤出来.这么一搞,本来低落的军心就变得更加低落了。

连着两天晚上,军中都出现了逃兵这些逃兵都不认为以秦朗的能力,可以带着他们回到关内。

没办法,谁让秦朗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从军,他在军中根本没有任何威望。

而当第一晚出现逃兵的时候,秦朗根本没有任何察觉,等到第二天一早重新出发的时候,秦朗才发现军中又少了几百人。

这个时候,秦朗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鼓舞军心的举动,或者说,秦朗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鼓舞军心,他选择了放任自流。

因此,当天晚上出现了更多的逃兵,而这次,几乎是成规模,成建制的出现了逃兵。

所以,当第三天下午,郭淮带着骑兵部队跟秦朗汇合后,清点步卒数量,只剩下了三千三百人。

郭淮的到来,倒是稳定住了剩下的这些步卒的军心,但跑掉的士卒,郭淮也没有办法去追回来了。

郭淮也没有这个时间。

一路败退,他已经浪费了近三天的时间了,而走小路回到右扶风堡垒群,还要避开县城的范围,要绕的路更远,花费的时间更多。

郭淮可不想被蜀贼抢在前面攻破了堡垒群,让自己无路可退,因此,郭淮也必须抢时间,尽快回到右扶风堡垒群去。

因此,郭淮只能接受事实,也没有派出骑兵去收拢附近的魏军,有多少算多少,休整了一夜后,直接领兵往东走。

而当郭淮带兵一路走小道绕路,赶回到右扶风堡垒群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右扶风堡垒群还在大魏手里。

而坏消息是.右扶风堡垒群的西侧,已经被蜀贼给围住了,谁也不知道堡垒群内的两千魏军,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事实上,郭淮来的确实很是时候.再晚来一天,可能郭淮真的就跑不出右扶风去了。

在蒋琬的建议下,吴懿率领剩余北军连夜追击,并没有给郭淮抢到足够的时间优势。

或者说,吴懿可以沿着大道直接退回蓝田县,还能在蓝田县休整了两天,之后再出兵围堵右扶风堡垒群。

比郭淮领兵绕道走小路撤回右扶风堡垒群,要节省不少的时间。

这年月,终究是大道更加适合行军,小路太复杂了,单人走还行,但行军,反而浪费时间。

再加上郭淮等人确实不熟悉地形,走了不少的弯路,因此哪怕以郭淮的领兵能力,当他带领残兵抵达堡垒群附近的时候,其实吴懿已经带领先头部队围攻右扶风堡垒群两天的时间了。

而这个时候,吴懿也犯错了——他大意了。

当吴懿抵达了右扶风堡垒群外围,通过侦骑查探发现,郭淮并没有赶在自己之前撤回堡垒群,堡垒群内依然只有两千魏军坚守的时候,吴懿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抢在郭淮之前赶到堡垒群,建立起包围防线,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在吴懿看来,其实目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自己带着大军已经抵达了堡垒群正面,那就说明了郭淮率领的主力魏军已经败退了,在这种情况下,堡垒群里的两千魏军没有外援,兵力不足,根本不存在坚守的可能性。

因此,吴懿为了避免继续增加伤亡,采用了围困堡垒群,以势压人,辅以劝降的手段,来说服堡垒群的曹魏守军投降。

就这么僵持了两天之后,经过吴懿派人说服,其实堡垒群内的魏军已经有所动摇了,只不过还没有真正下定决心。

而吴懿呢,也不着急,因为他也得到了消息,冯习,张南率领的北军主力,距离右扶风堡垒群也只有一天左右的行军时间了。

吴懿琢磨着,等自己主力大军一到,右扶风堡垒群被三万多大军围住的时候,他就不相信,堡垒群里的魏军还会继续犹豫下去。

所以,吴懿依然采取了只围不攻的策略。

而这,就给了郭淮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