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溃逃(2 / 2)

如今的曹休,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这是不是东吴军故意设的陷阱了,只能选择在军心没有彻底散乱前,往西侧一搏。

因此,在通过下蔡,正式返回汝南境内后,曹休派出了张特,让他领兵五千,往汝阴方向前进。

目的,是防止汝阴县的东吴军主动出击,前来拦截自己。

而曹休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三万士卒,在中途转道,往汝阴西侧大道进发。

按照曹休的计划,只要张特能拦住陆逊,而身后的薛乔能拖延东吴的追兵一段时间,同时徐质已经占据了颍阳,并且察觉到自己撤军的路线,主动出兵接应.那自己带领的三万大军,还是有安全撤出去的可能。

而只要有了这三万士卒在手,东吴军就算有五万之众,在汝南境内打防御战,曹休还是不怕的。

毕竟汝南是曹休经营多年的地盘,而东吴军的野战能力嘛,懂得都懂。

曹休的计划很好,但,只是计划很好而已。

首先,是薛乔能不能拦住从寿春一路追击过来,并且汇合了徐盛军的东吴追兵.这个问题真不用多想。

薛乔从来不是什么名将,他只是曹休的心腹而已,统兵作战的能力是有的,但也只是有限。

而追击曹休的东吴将领里,不说丁奉,徐盛,就是孙盛都比他能力要强。

更别说,薛乔只带着五千士卒,要阻挡的,却是东吴三万士卒的追击。

根本挡不住。

而且这里面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因素:大家都在跑,凭什么要我们来断后。

这就是薛乔率领的士卒,在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如果曹休选择自己亲自领兵断后,那可能还有点效果,毕竟主帅亲自断后,给士卒们争取逃跑时间,这算是身先士卒。

跟随这样的主帅作战,士卒们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当做弃子。

可你曹休带着主力部队突围说好听点是突围,说不好听点就是逃命,却把我们留下来断后?!

士卒可不会像曹休那样,时刻担心前方会不会出现东吴军的拦截,他们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在普通士卒的眼里,他们已经从淮南逃出来了,逃回汝南了,凭什么你们先撤,我们还要去阻挡东吴军的追兵?!

这样的士卒,抱着这样的想法,又遇到了一个并不是太擅长指挥作战的将领能有多少的战斗力?!

薛乔率领的断后军,在遭遇到东吴追击军团的时候,几乎是一触即溃,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给曹休争取到。

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张特率领的军卒身上。

汝阴可能有东吴军的事儿,根本瞒不住,而张特的对手,又不是那个骄傲自负到妄自尊大的诸葛恪,而是有当世前五统帅能力的名将陆逊。

所以嘛,陆逊轻易就击败了张特率领的五千拦截军,也开始加入到尾随追击曹休军主力的队伍中来。

陆逊就没想过这次作战一定要留下曹休。

当然,如果能留下曹休自然是最好,那样汝南就可以不战而定了,但如果不能,尽力的杀伤魏军主力,削弱魏军战力,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随着陆逊从侧翼开始对曹休主力展开追击,而后方的东吴军也开始慢慢的追杀上来曹休率领的三万主力魏军,终于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混乱溃散的情况。

这个时候,曹休寄予厚望的徐质,依然还呆在颍阳县没动,距离曹休至少还有五十里的路程。

五十里的距离,不远不近,如果曹休不管士卒自己一个人跑,当然是能跑出去的但这三万士卒,可就不一定了。

曹休那个愁的这五十里,自己到底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