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与民争利和予民以利(2 / 2)

“哼!如此怠惰,要是别人,说不得朕就已经砍了你了!”

“陛下,陛下,臣冤枉呀!臣可是将公务都处理得漂漂亮亮的,一点儿都没落下,而且像工坊的改进呀,准备下一个阶段的帝钞发行事宜啦,军情局新情报网的构建之类的,以至于像今天臣要奏禀的商业之事,都需要大量的思考,臣只是觉得在家里更安静一些而已,绝没有偷懒的意思!”

“你!你这个混账小子!有屁快放!”朱元璋被他一通胡搅蛮缠,虽知道他有强词夺理之嫌,但又觉得他说的好像还像那么回事,而且又不好因为这点儿小事真的把他怎么样,所以也是一时语塞。当然,他还是很准确地抓住了徐钦言语中的信息:商业。

朱元璋虽秉承了封建统治阶级一贯的重农抑商政策方向,但他还是很体恤的。这个时代的商税主要通过卖许可证和直接征收两种方式进行,大致的征收额度在三十税一到一成之间。换算一下,甚至比二十一世纪的百分之十七要低得多。而且朱元璋对加税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以至于后来的继任者们想要加点儿都是一件颇费力气的事。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帝国政府的商业税总体政策,实际上也是奠定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重要基础。甚至就在前些年,帝国政府破天荒地将冶铁业划为开放式行业,从这一点上来看,朱元璋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对经商深恶痛绝的。泥腿子出身的他很清楚,商人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于社会稳定的。

“臣这里有个买卖,不知陛下有没有兴趣?”

“买卖?!”朱元璋顿时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对,真正意义上的买卖!怒蛟帮陛下想必是知道的吧?之前陛下也同意了任命樊云做这个全国工商总会会长的事情,只是臣觉得,这种半衙门半民间组织的机构中,继续用‘怒蛟帮’这种匪气的名字实在不妥。于是在臣的建议下,樊云打算把怒蛟帮一分为二,帮会是帮会,买卖是买卖。”

“嗯,可这样不是换汤不换药?再说了,他们搞他们的,跟朕有什么关系?”朱元璋略一思索,觉得这样也好,可还是有些不明白其中的逻辑。

“陛下,臣的建议是,怒蛟帮彻底整体退出这个新生的商团!只保留一部分整体股权,从此亲兄弟明算账,要继续用帮会的人押运,或者做其他什么事情,都明码标价地给工钱。这样一来,

-啃-——-书--网-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镇国永乐啃书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啃书网推荐阅读:现代修真史

--啃--书-小--说--网---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两者之间的界限就明确了。”

“另外,既然这要成立一个新的纯粹的商团,樊云也希望能找一些有利于商团发展的股东。前些天他过来找臣,臣觉得这是个机会,便代表徐家答应了一成。当然了,他本人是希望陛下也能加入进来…”

“放肆!朕乃九五之尊,岂能同商贾一般行事!”朱元璋一听就炸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且听臣慢慢说完!”对此徐钦也算是早有预料,因此连忙安抚朱元璋有点儿躁动的情绪。

“经商之事,本为互通有无之举,利国利民,何来低贱之说?更何况,陛下身为九五之尊,更是要待天下百姓一视同仁才不枉圣君之名。另外,用内帑入股正规的商团,不但可以充实内帑,减轻朝廷岁入压力,同时也可以让陛下您直接名正言顺地监督他们的运作,以防其走上歪路,此乃一举多得,且公私兼顾之事,岂能因些许虚名而废之?望陛下三思!”

“你说的这些确实也在理,可,可这岂非是与民争利之举?朝廷已有赋税,现在皇室又联合商贾,其他商贾如何自处?而百姓又如何自处?”听完徐钦的劝说,朱元璋的态度已经有些松动,只是老一套的思想还在禁锢着他。

“陛下!此非是与民争利、盘剥百姓,而是予民以利、导其向善!陛下也明白,这天下生计一途,非仅有耕种一途,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是百姓生计,陛下与民生息,便是要给他们生计,就像这鼓励开荒,可有些地方人多地少,哪怕是开荒亦无所开。大多百姓也不愿远离故土,即使是朝廷强行迁移,也是问题重重,更何况天下之大,各处产出亦有不同,互通有无之举势在必行。那么陛下在适当的范围内鼓励商业,可使无地可耕者有所依,只要这些商贾不为非作歹,仅仅是适当的赚取回报,又有何不可呢?”

“这次入股这个新商团,就是如此,直隶、江南富庶、却也人口众多,总归有些百姓无地可耕,陛下入股之后,可让新商团在雇工之时,刻意偏向这些贫苦人家,岂非大大的善举?至于其他商贾的问题,其实也并非陛下想象的那样严重,其实先前怒蛟帮势力就已经非常之大,但也不见其他商人没了活路呀?只要不过分偏重,甚至限制他们对其他商贾的刻意打压,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的。”

“那,具体的方案怎么说?”朱元璋沉思半晌,基本上还是认可了徐钦的说法。

“樊云初步估算了一下,现在怒蛟帮名下的各种产业,加起来大概值四百万贯帝钞!岁净入大概在六十到七十万贯左右!”徐钦稍微停顿了一下,因为他很明显听到了朱元璋咽口水的声音。

这不由得让他有些担心,刚刚说好的不与民争利呢?现在他是担心朱大老板像对付沈半城那样直接上手抢啊!

好在大概朱元璋也清楚,樊云和沈万三不同,真要惹急了可是绝对敢拼命,而且能拼命的那种,所以很快他表情就恢复了正常。徐钦这也才继续往下说道。

“可是有些产业,确实是怒蛟帮帮众离不开的,所以不太好直接算进来。所以他估摸着,大致能拿出三百万贯的资产注入这个新成立的商团,并且他保证岁净入在五十万贯以上!为此,徐家如果入股一成,需付给他们二十五万贯。若陛下入股,则可以在一成到四成之间选择,总之都是八折,算是樊云的诚意。而且在入股之后,各方都可以直接派账房常驻总号,参与全部的来往账目,而且如果陛下愿意,樊云还可以将总号设在应天。”

这道算数题非常简单,以朱元璋的水平其实很容易算得出来占了多大的便宜。他也相信樊云不敢在这种事上面骗自己,那这就是每年二十多万贯的收入,而且一开始他就相当于收了樊云二十多万贯的邀请费。甚至可以预见,这个国资入股企业未来的发展必定会相当不错,这个收入以后还会进一步增加。

几十万贯,相比于帝国的总财政收入虽说不多,却也绝对不算什么小数目,更何况这完全是纯收入,几乎没有其他什么附加投入的大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