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新军新气象(1 / 2)

 第二天,徐钦先领着张辅去锦衣卫衙门,将所有的身份文件盖上指挥使的大印,并归类存档。这样一来,这位叫张弼的年轻人摇身一变,就成了正儿八经的锦衣卫百户。

由于是直接顶替了一个已经确认捐躯的张姓密探,所以区区一个百户的任免,只需要做好备案就行,甚至不用专门通报朱元璋。

由于他本身就是军人,自带气质加成,当制备齐锦衣卫百户的拽撒、腰刀等物件之后,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年轻军官,任谁也挑不出一点儿毛病。徐钦确认了一下,没有什么毛病了之后,马上就带着他赶去了外城兵营。

“这位张弼张百户,乃是我们锦衣卫的外派兄弟,现在刚刚回来。以本官看,此人虽一直在外,但兵法却也没有落下半点,也算是个人才。所以本官打算让他进新军锻炼锻炼,你们好好验验他的成色,一个月之后再来决定对他的最终安排,明白了么?”

“是!”

新军这边的总负责是之前火器营的徐千户,因为他毕竟是锦衣卫中高级军官里面最熟悉火器战术的,同时他也也是唯一一个常驻外城兵营的锦衣卫千户官。因为这一点,以前他可以算作是锦衣卫千户中的排名倒数第一,但现在随着新军的组建,他摇身一变,就成了锦衣卫千户中权势排名前三的大人物,这也印证了那句厚积而薄发的老话。

另外,还有两个轮值千户官和他一起共同负责新军的训练事宜,只不过这两位千户时常要进城轮值,所以只能采用不定期的流动任职方案。这样做虽然可能会对新军的训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也并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可以让锦衣卫的中高级军官们尽量熟悉一下新军的训练和作战模式,必要的时候,每一个都可以顶上去。

目前轮值官之一就是之前陷入了大风波之中的吴全。

一来是让他暂避一下风头,避免在他在朝中乱晃,给人造成一种锦衣卫太过盛气凌人的感觉。二来也是徐钦看出来,他虽然办杂差的能力也不错,不过他自己最希望的应该还是正儿八经的带兵,而且在锦衣卫的众千户之中,他上手新军的速度可以说是最快的之一,基本上可以和徐千户并驾齐驱,也是徐钦手下带新军最好的人选之一。

因此在那次风波之后,徐钦就将他派到了外城兵营和徐千户一起负责带新军,并且打算让他尽量长期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这两人都算是和徐钦关系比较密切的千户官,所以将张辅交给他们相对来说也更令人放心一些。当然了,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人回去怀疑自家老大领了一个间谍进来就是了。

安排完了张辅入职新军的事宜,徐钦自然是要检查一下新军的训练情况。

现在第二批新军训练也已经差不多有半年了。相比于第一批的新军,这一批新军虽然人数扩大了近十倍,但无疑各个方面都是要占很大优势。

首先是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课,实际上早在第一批教导队的训练开始时,锦衣卫的

镇国永乐啃书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啃书网推荐阅读:神道一途

普通士卒也逐渐开始了相关课程。等第二批新军开始正式投入训练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差不多半年的相关教育了,思想水平起点完全不同。

当然了,思想水平这种东西,其实更多的是真正上了战场才能体现出来的长期积累。对现阶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士兵们的精神头明显要比正常的封建帝国军队高出不少。这种变化虽然对于外行来说可能看起来不怎么样,不过在稍微懂一些军事的人看来,这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早已经或多或少地见识过第一批教导团的训练情况,对新装备和新战术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训练起来也可以省略了很多最基础的步骤。同时,第一批的教导队之中也涌现出来了不少真正的精锐,徐钦早已将之往上提拔了一到两个级别,并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教官,所以现在的训练,已经不需要徐钦亲自一直盯着了。

最后,新式武器的供给工作也越来越顺畅。步枪的装备虽然还有差不多一半的缺口,但由于不用顾忌损耗,实弹训练已经是按照正规的训练大纲来操作的了。而新式火炮的生产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不过对于供应这支规模不大的新军部队而言,也已经足够他们展开训练,比之教导队当时一边训练一边赶鸭子上架的临时装备自然是好了很多。

综合上述因素,在训练强度较第一批教导队有所减轻的情况下,经过这半年的训练,这支新军也已经基本成型。

徐钦仔细检验了一番他们对于战术队形和基本作战素养,大致已经达到了教导队在参加阅兵时的水准。按照目前的情况估算,在洪武二十九年之内,这支新军的升级训练绝对可以顺利完成,同时各项装备也将全部到位。到时候战力完全成型,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随便吊打五个其他的京卫精锐部队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考虑到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朱元璋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不太可能主动将其调离锦衣卫的岗位。真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有个万一,那徐钦手上能应对突发情况的军事力量就非常可观了。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