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孤独的气质地球(2 / 2)

纸上诡神 无籽甜瓜 0 字 9个月前

整部《浪潮》剧情结束非常简单,只有室内、餐厅和游乐场三个场景,但从第一个场景开始,敏锐的观影人都注意到了这部电影入选的原因,就是它身上的独特气质。

两位主角亲近而又疏离,他们会共聚在沙发亲昵嬉戏,好似永远都不会分开的恋人,但实际上两人的分歧不在灵魂而在于国别。

在转换到第二个场景之前,两位主角表达出了灵魂的契合以及必须分手的征兆,这种矛盾的关系形成一种极强的戏剧性张力。

如果观众能够理解剧中使用两种语言的巧妙设定,会为让这种张力加倍,可惜的是,整个观影厅中,只有30%的中日两国观众能够体验到这一点。

所以,这种气质是什么呢?

那位来自澎湃新闻的记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犹豫着,这时电影中的场景已经进展到两人驾车出游,来到预定好的餐厅,拿出预定好的蛋糕,看起来似乎是谁的生日,但从两人的对话中又可以看出,并非如此,只是一个纪念日。

那是怎样的纪念日呢?

谁也没说,却也彼此明白。

而这个疑惑也存在于观众心中,或者要到影片最后才明白,是两人的分手纪念日,但这个纪念日又不需要被记忆。

到这有个情节,餐厅老板以为他们过生日,因此提醒他们可以拍摄一张照片,挂到餐厅的纪念墙上,等着再过些时日与年头,可以来此回忆。

面对餐厅老板的好意,两人欣然接受,等着餐厅老板拿着拍立得为他们拍摄出照片后,他们却将照片要过来,就着蜡烛的火光,将这张照片仔仔细细地烧掉。

火光中,映着两人的眼睛,他们在笑,闪动的目光中却疑似藏有泪水。

这个场景很触动人心,在整个平淡剧情中,它的存在像是一块北极海面上稍稍突起的冰块,要仔细思索与探寻,才能接触到海面下的巨大冰山。

大家都在思索的时候,影院一角传来轻轻地饮泣声,这吸引了附近人的注意力,他们望过去的时候,就见到影片主演之一的那位亚洲女性,正在安抚身边的另外一位女性,见众人目光望过来,女主演便对所有人欠身示意,表示非常抱歉打扰了他们。

这可以理解。

这一段的确很打动人。

这时澎湃新闻的记者终于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上关于影片气质的答案。

只有两个字: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