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真小人伪君子(2 / 2)

“朕怀宽仁之心,百姓被复社贼子蒙蔽已久,若贸然锁拿,难免激起轩然大波,为张采此贼一人而搅扰国朝安定,不值。”崇祯皇帝静静说道:

“况且,朕平素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尸位素餐的贪官以外,最恨的就是这些头顶清流之名,内中尚且不如乡野村民的大贤。将其锁拿尽杀,百姓不知真实情况,也是徒劳无功。”

“所以,朕要先臭了他们的名声,待其遭万人唾骂之时,再将其活剐凌迟,方解心头之恨,你可还有疑问?”

崇祯皇帝最后这句话说的咬牙切齿,显然已经是对张采这些人痛恨到了极点。

对于张采,张煌言此前的看法和其他人一样,这是个颇负盛名的清流之人,直到报纸出来的时候,他才第一次对张采这个人的品行产生动摇。

前段时间第二期报纸出来的时候,张煌言心中实在不敢相信,这才是托付在南京的挚友询问,没成想却得到了一个令他不敢相信的结论。

据说南直隶那边儿因为报纸的事,现如今已经炸开了锅。

最主要的是,人人都在传,这报纸说的不是空口无凭,反而是查有实据,张采在外竟然真的有数所豪宅与园林。

谁都没想到,这货平日虽是素衣纶巾,一副人模狗样,可一旦到了人后,便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报纸一出,立即在士林之中造成了轩然大波,一位在复社之中顶梁柱般的大贤人设忽然崩塌,无论信与不信,许多人都怀着各种心思到处明察暗访,想要获得真实情况。

有些门路和手段的人不会瞎问,他们去各处查账簿,发现张府的管家外出十分阔绰,尤其是去年黄河决堤的时候,很是增添了一笔巨款。

说来也是巧了,这笔巨款增添的日期与当时崇祯皇帝发内帑赈灾的时间不谋而合,要说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谁也不会信的。

张采已经足足半个月都没有任何消息了,就连上次复社的会盟都没有露面,这更是让士子们议论纷纷。

明眼人都知道,这厮应该是做贼心虚,不然也不会做出如此行径。

张煌言虽然也读圣贤书,但他却不是那些读傻了的士子们,正相反,他和陈子龙这些少见的有识之士一样,精明得很。

就近期传出来的消息看来,报纸中所言的事,大半都是确系真实。

当时本来对张采有所敬佩的张煌言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气愤的几天都没睡好觉,接连在纸上写下了“真小人,伪君子”这六个字。

听崇祯皇帝说完,张煌言一反之前态度,躬身道:“陛下圣明,对待此等小人,就该如此!”

“此类小人,最喜声名。”

“如今张采已经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所以草民斗胆提议,陛下此时若派厂卫前往南京搜查出一笔巨款,此贼便是无从辩驳。”

“届时,世间传颂的就不会是张采如何清流,会是陛下为民间和士子除了一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