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没有硝烟的战争(2 / 2)

说着,蒋德璟将目光投降了端坐一旁的张瑞图,道:“既然这茬是张阁老先提出来的,就由您最先说。”

蒋德璟这话是带着命令的口吻,张瑞图也听得出来,话中似是对自己有些不满,见众人目光看过来,他捋了捋思绪,上前说道:

“一条鞭法,是万历朝的宰辅张文忠公提出来的,户部至今还存着那时候的条鞭册,我看有些东西可以沿用,有些东西不适用现在,得改。”

“具体怎么改,还得诸位讨论才是,这个事儿光凭我一人儿可做不了主,万一圣上不满意,这担子得大家一起扛才行。”

张瑞图坐了回去,看样子是不想再说了。

“阁老说的哪里话,今晨在朝上,皇上圣意都已如此明确,只是这条鞭法需得从长计议,毕竟牵扯太多,怕伤筋动骨不太好办。”

说话的是刑部尚书任浚,张瑞图的话直白,他这话虽说拐外抹角的,在场众多大佬听见也是一下就明白了,四下顿时陷入沉默。

的确,这一条鞭法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可远不止朝堂,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他们看来,也不比战场上挥刀流血来的轻松。

大明承平日久,土地私有化日益加重,先是农户的土地被士绅、地主们兼并,到后来就连卫所的军户土地也都逐渐被蚕食。

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强占农民的土地,迫使这些良民成为手中的“佃农”,并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逃避相应的赋税。

军田被侵占,军户因而逐渐成为各地指挥使及屯驻军官的私人农役,这影响并加重了地方军备的废弛,这也是流贼起初能不断攻掠州县的原因。

这些遍布全国的士绅、豪强和地主,就是这些朝廷大员们真正忌惮的,如何与这些人周旋和消耗,才是这次商议的主题。

本朝在十七年的时候,就已经彻底废除军户屯守制,强行规定了军户不必再承担耕种田亩的责任,这已经极大的牵动了地主们的利益。

自嘉靖朝以来,卖官鬻爵和贪污**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本着不能白白寒窗苦读的心思,各地无论老旧官员还是新晋官员,自打上任就开始拼命搜刮民脂民,到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更成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地方官随意编排杂税,增减税赋数目,趁机中饱私囊大肆搜刮,赋税越收越多,朝廷在逐渐丧失人心的同时却越来越穷。

选拔任用上,原本主政的东林党们,排资论辈风气严重,没有好的名声就根本无法踏足官场一步,更甚至于控制着官员升迁的门路。

若非东林党人,就算是政绩卓越,军事能力突出,也难以出人头地,终究只是一名不闻。

为了避免这种境况,史可法提出开京察,为了避免这种财政困境,张瑞图提出恢复万历朝曾行之有效的一条鞭法。

他们说的其实都对,史可法的京察可以削减掉十分之七的冗员,大大节省朝廷每年在俸禄上的开销花费,让真正的有识之士能大展身手。

张瑞图提出恢复一条鞭法,用以促进财政收入,削减开支,顺便还能迎取民心,这也是开京察最先需要做的准备。

崇祯皇帝当时舍弃了史可法激进派的做法,选取了张瑞图较为温和的改革方式,这也是根据如今形势所下的决定。

还有一个原因,进行这些改革的前提,都必须是拥有绝对的兵权和对地方的掌控,现在崇祯皇帝兵权是有了,那对地方的掌控是从何而来?

就是从如野火燎原般疯狂生长了三年,如今已经达到空前绝后地步的厂卫势力身上来。

这些天子爪牙对主子非常忠心耿耿,就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得主人强大了,自己才能强大,得主人活着,自己才能继续行使职权。

东厂、西厂、内行厂,如今的眼线不说遍布全国,起码他们如今已经有了在两京、山东、宣大等处旦有风吹草动,在第二日便能如时将其上呈御前的实力。

对崇祯来说,这就足够了。

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