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章凝心聚力重整旗鼓中(2 / 2)

这一猜测甚是大胆,惹得诸老纷纷惊诧,随后,诸老不言不语,同时低头沉思。

刘懿眼见这味药还是不够猛烈,眉头紧皱,心一横,又继续朗声说道,“北拘人唤起族印之时,必会引得天劫,但若能置身于天池水中,或可逢凶化吉,扭转乾坤!”

中场静谧无声,诸老保持静止,连李大爷和王二爷,都差点惊掉了下巴,两位老人不知道,刘懿居然有如此胆大的断言,这一断言,堪称胆大包天呐!

一口气讲完之后,刘懿心中释然,大感轻松,反倒是坐在那里吃起了炖得娇嫩的猪肉,肥瘦相间的猪肉入口即化,滋味儿融到了他的心里。

若成,吃完肉,北上!

若不成,吃完肉,北上赴死!

李大爷率先反应过来,放下碗筷,上去一把按住了

刘懿的肩膀,紧蹙问道,“小恩公,你此话可当真?这件事关系到我北拘一族兴衰存亡,你,你可不能诓骗我们这把老骨头啊!”

“李大爷,晚辈方才已经说的明白,此仅为晚辈推测,孰是孰非,还请各位前辈自行定夺吧。”刘懿说得十分轻松,心中却又紧张起来,他害怕误人误己,最后又补充道,“华言虚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各位前辈,晚辈也只能对此事决断到此,无法再下定论啦!”

寨内清风浮动,午间的晷景斜在身上,格外暖人,刘懿环顾寨中一片白头,一丝悲意传来,少年情不自禁,吟诵道,“风骨渐老,杨柳无处寻根;冷梦频惊,旧竹不见新枝。”

一句无病呻吟,顿引诸老悲怆心情。

这些年,赤松郡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仅有的粮田几乎颗粒无收,即使勤奋耕种,人人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年轻的小伙子们纷纷南下两辽,谋求幸福生活,如今赤松郡留下的,都是一群执拗的白头啦!

这倒也是小事,最为致命的是,随着族人离散,北拘人数量骤减,大多数北拘族人为了延续生命,选择了与外族人通婚,‘北拘’这一传承千年的上古血脉,越来越稀薄。

这件事,始终都是北拘族人心中最大的梦魇。

如果北拘一族的血脉,在王二爷这一代人手里终结,那么,在座的所有人,都是罪人!

“荒居

旧业,家徒四壁,东篱寂寞,路无鸡鸣,老无所养,无人可依。北雁呜咽,雨中已无黄叶树,灯下皆是白头人。”王二爷哀叹一声,“若再不赌一赌,怕是我北拘人,真的要绝种啦!”

“北海,翌日收拾东西,带上你几位哥哥,去平田军营,寻小恩公,参军,上天池!”

王二爷冲着木屋喊完,端起了碗,大口大口地扒拉着猪肉,眼中满是晶莹。

“小恩公,老头子我这有个孩子,名唤北尤皖,是孤女,还有几日,便到桃李年华,即将唤起族印,叫她和我们寨里的几个小伙子去一趟吧!如果天池神水能够包她性命,小恩公便是我寨世代供奉之人,若她不幸葬身天池,哈哈,也省得没有爹娘为她清明祭奠了。”

一名族老说完,端着清空了的肉碗,隔空敬了敬刘懿,转身出寨。

诸老有人表态,有人没有表态,但大伙都选择吃完了满满一碗肉,纷纷离席辞别。

第二天,几百名衣衫褴褛的青壮,站满了整个平田军营。

......

这几日,四百多名青壮融入平田军,整日喊杀操练,磨刀霍霍。

刘懿似乎捡到了宝,四百多人中,有北拘族人一百余名,不论男女,均是撼树以上的体魄,那名来自桃花岗的即将、唤起族印的少女北尤皖,竟与卸甲境界的王大力气力相当,这让人感慨不已。

看来,二山七寨十二岗的诸老们,为了振兴北拘一

族,都拿出了家底儿了。

在李二牛的建议下,这四百多人中的普通青壮,被混入了平田军中,由王大力统一调度指挥。

北拘族人以男女分别开来,一十三名北拘少女独立成伍,北尤皖任伍长,并由乔妙卿亲自传授一些基本的武术功法。

剩下的北拘少男自成一卫,号为‘北拘’,由李二牛任卫队长,习练骑射和简单的行军阵法。

刘懿每每看着几百名青壮,都会热泪盈眶。

人心真假,遇事可分呐!

剩下的,便看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