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各自有着各心肠(2 / 2)

“陛下,夜深了。”陈文拿个披风轻轻的搭到李世民的肩上,李世民紧了紧披风站了起来:“你知道那个瑶台寺么?”

“不曾听说。”陈文一只手搀着李世民,一只手提着灯笼:“既然连圣上都不知道,想必是四殿下建的,不然他怎么会知道?”

陈文是成了精的老狐狸,一听离昭陵那么近,没点地位的人是不敢在那地方随便弄个建筑物的。

瑶台这俩字就跟女人有关系,肯定是李泰为了给长孙皇后追福才建的。

“有道理,明天去看看,这个孩子,建寺院又不是什么坏事,他怎么不上报呢?”

“四殿下一向是有心而不邀功。”陈文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的信息。他说李泰有心而不邀功,那谁无心却只是想着邀功?

李承乾可是刚刚给长孙皇后做了一天的道场,这是大张旗鼓做的,绝对的邀功之举,那有心还是无心就无从评判了,谁也不能把心挖出来看看。

李世民闻言,心里一动,陈文处处替李泰说话,看来李泰送他那副画像是真没白送。连陈文都站李泰那边的话,不知道朝中有多少人也会站李泰那面。

不行,这样的局面不好,李世民必须要让东宫的地位稳起来,可是李承乾就是个不争气,这可怎么办?

李世民一夜忧愁,觉都没睡

好,次日清晨早朝上,李承乾和李泰一左一右站在最前面,这让他舒心了不少,起码太子知道来听政了。

“父皇,我想住在道观,斋戒七七四十九天,给阿娘做个水陆大会,道长说做一个长期的道场,可以令阿娘福道更加圆满。”

李承乾是诚心诚意的想住在道观,斋不斋戒无所谓,主要是住。

“准奏。”李世民还以为他是来听政的,没想到他是来请假的,不过为长孙皇后追福也是一件正事,这种孝行之举应该赞扬。

太子暂时搏不来战功,也不能著书立世,就先搏个好名声也不错。

“陛下”于志宁一步走出人群,他恭恭敬敬的朝上一揖:“臣以为太子大可不必住于道观之中,为娘娘追福斋戒即可,白天做完了道场,日暮还来得及回宫。太子贵为储君之尊,岂能在道观留宿?”

“先生言之有理,只是做一天道场很是疲惫。”李承乾不在乎做不做道场,在乎就是要在道观住:“一天两天尚可,四十九来回折腾实在是不智之举。”

“太子殿下”于志宁是太子的老师之一,他极力的劝谏:“你回宫住每天还可以上朝听政,散朝去道观,时间上来得及,并不紧迫,来回折腾你也是坐在轿子里,不会过于疲劳。”

“好,就依先生所奏。”李世民也觉得李承乾还是有必要天天来听政的,哪怕你站在金殿上睡觉都行,你越缺席,你弟弟就越显眼,你好歹过来装个吉祥物也好。“高明你每天散朝后再去道观,日暮回宫。”

“是。”李承乾躬身一揖,心里恨得牙痒痒,本来父皇都准奏了,这个该死的于志宁非站出来多嘴。

李世民扫了李泰一眼,太子都要做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了,你没点表示吗?

李泰见没人说话了,他一步走出人群,双手捧着一个折子,朝上一揖:“父皇,儿臣有本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