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壮穆(2 / 2)

犁汉 痴人陈 0 字 9个月前

此时关羽刀在手,不消片刻,那一伍兵就被杀绝了。

这边金丙带着妹妹和媳妇,对着关羽就是跪拜,感谢关羽的救命之恩。

关羽将刀一别,忙拉起三人,只见关羽傲然道:

“好人家,就是寻常关某见此不平事,也会挺刀相助,更休说,你对我有漂母之恩。”

金丙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关羽的性格就是这样,救人就救到底,即便是只有一罐水之恩,他关羽都会涌泉相报。

他问金丙,有什么能投靠的人家吗?他关羽一定将他们安全送去。

金丙想了一会,他没有按妹夫说的,带着家人躲起来。他决定去泰山石家军总砦,他上个月随老军去过一次,认得路。

他想明白了,他不能只顾自己,他要将这个消息送回泰山。金氏壁虽然没了,家也没了,但只要能带着石家军再打回来,他还能再有家。

就这样,金丙请关羽送自己去泰山望周峰。

一听这话,关羽暗道巧了,他也是要去泰山,这不正好顺道吗。

就这样,关羽护着金丙一家就走在山道上,一路上,金丙还和关羽讲了他的故事,讲他过去和现在,他还骄傲地和关羽说,他分到了四十亩地,等这次请出石家军,他就能在那片地上种粟了。

金丙就是这样,一谈到种地,他就有讲不完的话,他和关羽说,他想试试能不能种麦,还说自己大概有五亩地太生,可能一下子种不了粟,所以他打算先种一轮菽,养养地。

一路上,关羽都在听,没打断过一句。说实话他喜欢这种感觉,有一种和自己父亲相处的熟悉。

他父亲关毅也是一个农夫,也爱拾掇这些地里的事,他也一直想将关羽培养成一个好农夫。只可惜,他关羽从小就不爱这些,就爱带着把木刀跟着乡里的游侠厮混。

他父亲见这样下去不行,就将关羽托付给同族的一个老军。此人是从从北疆退下来的屯将,回乡养老。那老军见关羽这么小就有一副好身板,也愿意调教他武艺。

关羽也是个有禀赋的,学刀三年大成。后来老军又请来同郡的一个豪杰叫赵广,专教关羽步射,这回更快,两年超其师,能百步穿杨。

后来熹平六年,也是关羽十五岁那年,鲜卑寇并州,关羽入募进凉州名将田晏的中军,上了北疆战场。

在那里,关羽又在军中学会了骑马使矟的功夫,很快就在军中初露头角。但可惜,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打断了关羽在军中建功立业。

熹平六年八月,上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余里,伐鲜卑大人檀石槐。

但这一战,三路军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只数十骑奔还,所部死者什七八。关羽从北疆战场上活了下来,但他的袍泽弟兄却皆死在了那一战。

之后关羽就回到家乡当了个亭卒,后来不忿亭中一个乡豪颐气指使,失手就将人打死,只能离乡避祸,这一走就是三年了。

所以当金丙和他说这些田头上的事时,关羽内心一片温暖。

但关羽的沉默反让金丙多想了,他叹了口气,歉意地对关羽说:

“哎,对不住了壮士,我金丙只会讲这些庄稼事,要是我妹夫在,没准能和壮士把酒畅谈呢。”

一说到妹夫,金丙脸色暗澹,妹妹、媳妇也沉默了。他们也不知道金隼能不能活下来。

关羽敏锐地感觉到气氛的变化,连忙岔开话:

“羽爱听这些,实不相瞒,羽一路上也和不少所谓豪杰之士相谈。彼辈动不动就是天下兴亡,动不动是庙堂之高。仿佛这天下事,只有那些庙堂事才是紧要的,羽也知道他们说得有几分道理,也因为他们有这几分道理,羽即便听得不爽利,也还是耐着听了。但今日好人家你这番话,羽听得痛快,就该是这样,关心一粒粟,一抔土,这地里的事,就是天下的事。”

关羽还要再说,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忙嘘了一声,带着金丙三人就伏在了山道边的草丛里。

他们这边刚伏下,那边山道转过来一班东平陵兵,他们杵着长矛挥打着山道上的草丛,洋洋洒洒地行着。

突然一个军士停在了关羽和金丙三人当头,两妇人不是自己努力捂住嘴,刚差点都要惊呼出声。

这时上头的军士突然和身边的袍泽们喊:

“我这里奏厕,你们继续去前面寻,好了去找你们,这次非要寻到那个青头汉不可。”

余军应喏,继续往前,而那军士停留片刻,突然对着草丛说:

“出来吧,我看见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