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匠户(2 / 2)

”成了!“

典史边答应边掩上房门,把包袱放在桌面上打开,里面是12根5两重的金条――马丁怕引人注目,进县衙之前,就把带来的银子兑成了金条。

当然,典史的袖子里,也多出来一锭5两的银锭,所以手续办理格外顺利。

没有外人在场,典史略显紧张地问道:”姐夫,咱们什么时候走?“他是叶司吏的小舅子,也是姐夫提拔上来的,跟姐夫当然是一条心。

叶司吏诧异地一扬眉毛:”走?走去哪儿?“

典史吃惊地反问:“咱们把匠户都给卖光了,一个不剩,接下去什么事都干不了,怎么向甘大人交差?到时候甘大人必定严惩不贷,现如今咱们得了这许多钱财,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叶司吏叹了口气,指了指自己的小舅子,道:“你呀,做事多动动脑子。这样,你拿着我的手书,即刻快马赶去安西县,找到户房林司吏,他是我的旧友,就说我要以每户20两银子的价格,从他手里买匠户,有多少要多少。”

好吧,林司吏打的如意算盘,是从兄弟单位交流引进技术人才,弥补自己公司的人才流动。

林司吏又怅然道:“可惜泉城府咱没有门路,不然那边的匠户多着呢!”

少顷,他下定了决心:“不行,安西县不可能卖给我太多的匠户,我得亲自跑一趟泉城府,找找关系,看能不能买几十户回来。”

叶司吏听马丁说过,白马庄需要大量的匠户,目前缺口很大,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客串一下牙行的工作,把外地人才引进到白马庄,顺便赚一笔中介费。

于是,摇身变成猎头公司CEO的叶司吏,说走就走,马上赶赴泉城府调研市场去了……

出于对匠户的重视,马丁亲自站在白马庄的村头大槐树下,迎接他们的到来。

庄头老杜自然也陪在一旁。

这些天老杜的成绩斐然,白马庄的田地扩大了好几倍,还开出优厚条件,以招收佃户的名义吸引了一大批人,目前人口已经一举突破千人大关。

老杜的事务变得非常繁杂,只好又提拔两个白马庄的老人为副庄头,协助他打理杂务,这才让他稍稍松口气。

匠户的管理,马丁不准备再给老杜加担子。他把白马庄与马府之间的空地全部划出来,这一块偌大的地盘,将成立专门的马氏工坊,以后不但军械武器、火药炮子都在这里加工,还可以制作修理工具、农具,以及生产后续的一些产品。

这块地盘已经按马丁的图纸规划好了各个功能区,目前正在大兴土木,白马庄新招收的人都派上了用场,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工坊建好之前,这些匠户被安排在白马庄内新建的房子里,工作地点则在地方比较宽敞的祠堂中。

15户匠户各自拖家带口,坐着白马庄派去接人的牛车,在一个衙役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口。

他们下了牛车,显然有些不知所措,站在原地不敢挪步。

马丁用一串钱打发走公差,走到匠户们面前,站在一块石头上好让所有人看见自己,脸上努力挤出温和的笑容:“诸位师傅……”

下面一片慌乱的声音:“不敢当,不敢当…”

马丁没有理睬这些声音,继续说道:”我就说几句话,一,我只留你们一个月,到时候你们去留随意,我绝不强求。二,在我这里,保管你们都能够吃上饱饭,但银子就是多劳多得,只要好好干,收入至少将是你们原来的3倍以上。三,你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自主结成团队伙伴,工坊将由你们中的人自己管理,这个人选,以谁能最早做出我要求的火铳为准。“

马丁考虑在工坊内部实行计件制,最好能采用流水线式生产,可以大大的加快生产速度。这个目前还不必急着说明。

这么好的条件,从来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让人轻视的匠户们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在下面窃窃私语,认为马公子一定是在戏弄大家。

直至这些人被安排住进崭新的房屋里,看见家具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他们还觉得自己恍如梦中。

马丁放出豪言:“这些房子是临时过渡房,工坊里在建的,是比这敞亮得多的大瓦房,到时候,你们家家户户都能分到至少三间瓦房。”

匠户们轰动了,能够住上不漏雨的草房子已是奢望,遑论大瓦房?!

在马丁爽快地摆了几桌酒席宴请匠户们,又每人预支了1两银子的薪水后,感激零涕的匠户们,纷纷表示今后要跟着马公子走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打死也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