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见闻(2 / 2)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郑芝龙通过这次的移民,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在郑芝龙尚未接收招安之前,官府对他搜集运送灾民的默许、纵容乃至配合,都属于饮鸩止渴养痈遗患的行为。

以郑芝龙的海上实力,根本就不用把官府放在眼里。他之所以愿意接受招安,一是因为郑芝龙极想拥有一个官身用以光宗耀祖,二是他想背靠朝廷,取得熊巡抚的支持,将他的昔日老兄弟全部斩尽杀绝,然后自己在海上便无人能够抗衡。

丁启桢甚至敢于断言,即便朝廷成功地招安了他,也只是被他用来翦除异己的工具,等到郑芝龙一枝独大的时候,恐怕官府会更加难以约束他。

不过眼下郑芝龙在南方的势力已然如日中天,麾下雄兵数万,战将百员,有了跟朝廷讨价还价的本钱,招安郑芝龙是熊巡抚和庙堂高官需要考虑的事情,丁启桢有这个自知之明――一个丁忧在家的翰林编修,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

丁启桢心说想要对抗郑芝龙,我丁某人确实力有未逮,不过区区一个白马庄,我既然亲自出马,必定能够玩弄于股掌之上。

过了南安城,走出几里路,前面有几个庄丁模样的人站在路边,口称是马公子派来的领路人。

万达掀开轿帘一看是白马庄的人,便命他们前头带路。

丁启桢猜测从这里开始,便是白马庄的势力范围,不由暗自心惊,此处依旧算是县城近郊,由此可见马丁的触角已经快要延伸到县城了。

本来白马庄的地盘还没有到达这里,不过这次的旱灾,老杜趁着地价暴跌的机会,疯狂收购土地,使得白马庄名下的田地,几乎达到了整个南安县农田面积的五分之一。

丁启桢注意到自从那几个领路人出现后,道路两边的状况跟刚才所见的旱地完全不同,四下里沟渠纵横,明显经过精心的挖掘修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蓄水池或者水井,利用人力或者畜力往沟渠里添水,用于农田的灌溉。

那些农田里,有些已经种下了秋季的水稻,更多的是一排排长龙一般的田垄,吐出一层绿芽,也不知是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丁启桢深感震惊。这次从泉城府到南安县,目力所及皆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旱情,连最能耐旱的一些野草也干枯发黄,一路走来,何曾见过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象?

能够在大旱之年做到这一点,决非易事,看来这个马公子确实有几分能耐,我之前还真是小瞧于他了。丁启桢心中默然想着。

又走了差不多十里地,终于来到了白马庄外,丁启桢再度被镇住了:这…真的…是一个庄子吗?

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房子,仿佛一个大型的蚁巢,里面必然聚集了无数的工蚁和兵蚁。

丁启桢根本不用看白马庄的相关数据,仅凭直觉就判断出白马庄的人口不少于两万人。

这个还被称为庄子的地方,人数比通常的镇子还要高出许多。

丁启桢感到有些困惑,马丁为什么要把白马庄扩大到这种规模?他又凭什么能把白马庄扩大到这种规模?

农业生产不可能需要集中大量人口,这样往返于远处的田间会在路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丁启桢在白马庄的地盘沿途看见几个新的小村落,就是为了就近耕作而设立的。

那么,马丁把这些人集中于此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他们进入白马庄开设的工坊。

丁启桢的眉头一蹙:什么样的工坊,才能容纳这么多人?

为了表示热情与诚意,马丁在白马庄外迎接丁云峰的到来。

万达先行下轿,上前向马丁请安,马丁慰勉了几句,见丁云峰已然离轿,便迎上前去。

二人相互拱手致意,说几句场面上的客套话,都刻意避开丁云峰无故延期来访的话题。

丁启桢看着与丁云峰有说有笑的马丁,感觉一个多月不见,似乎对方变得更加稳重,举手投足之间,也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气度。

马丁在与丁云峰对话之际,眼睛也没闲着,抬眼观瞧对方的随从,目光一下子就落在刚刚下马的丁启桢身上。

有些人无论怎样低调,照样光彩照人,遮掩不住。只要他随随便便往那里一站,就会成为焦点,即便被扔进人堆里面,也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

在马丁眼里,丁启桢毫无疑问就是这种人。

丁启桢感觉到了那一束注视自己的射线,他没有躲闪回避,微微仰起头,迎上了马丁的视线。

如果目光能够交锋,那么刹那之间,马丁和丁启桢已经过了无数招。

这一刻,两个人感觉周边的世界一片虚无,眼睛里只剩下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