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何许人也(2 / 2)

建安天下 李寒衣 0 字 9个月前

“得遇先生,乃是我崔氏大幸,”崔超扶起赵普,“安定赶忙去收拾一下吧!我们连夜赶往博陵。”

赵普见说动了崔超,不由暗松口气,转身回房,收拾他简单到有些可怜的行礼。

其实不得不说,他如此竭力说服崔超,一是面对黄巾之乱的确应早做准备,另一点他其实也是有私心的。

涿郡地处冀州,乃是黄巾之祸首当其冲之地,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莫说崔氏这样的大族,就是一州刺史死于非命,也是常事。

他此刻胸怀大志,万万不能就此潦草而死,而在这乱世庇护于博陵崔氏的屋檐之下,随他们到博陵郡安平县崔氏老家,那是再好不过。

临出小院前,赵普隐隐听到崔氏叔侄的对话,“这赵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对天人大势时局分析如此剔透?”

听到此话,他不由惨淡一笑,他是何许人也?

如果据实已告,恐怕这个时代没有人会相信,在两个月前,他还在曹操高陵墓之中考古。距光合七年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时空。

当时随着对曹操墓的挖掘,在发现曹操墓十多年后,又在其中发现了墓中墓,新发现的墓穴中有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多是描述洛阳城的城貌以及百姓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京大历史系最知名的教授专家,赵普受邀参加墓中墓的开采和考察。

这些壁画呈现的几乎就是董卓焚城前洛阳的鼎盛风貌,他在见过之后如痴如醉,在墓中彻夜未归。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痛心于项羽阿房一炬,董卓洛阳焚城,让璀璨夺目的阿房宫和洛阳城毁于一旦,因此一面失声痛哭,一面临摹壁画,想将一千八百多年前鼎盛的洛阳城呈现在世人面前。

可就在他忙完一切,从墓中而出,他却已经在另一个时空,他在涿郡边境,恰逢北方酷寒,冻死牛羊无数,他被从北方南下劫掠的匈奴掳走。

亏得他在乱军之中,趁机溜回。

与所有的天命所归的穿越人士不同,他没有任何的机缘,随身的背包之中,只有他常常随身带的三本书。

他自己查阅无数资料编撰的《三国通史》、武侠《笑傲江湖》以及尚在修订当中的《古乐谱》。

出于这本《三国通史》在这个时代几乎是天大的BUG,如果为不法之人所得,怕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他索性将之销毁。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他几乎毫无依仗,甚至他的发饰和装扮会被作为异类。

不过,作为有志之士,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他首先给自己订下了目标,既然董卓尚未焚城,他首要就是要阻止董卓带着西凉兵马入京。

然后,不管保不保得住大汉王朝,起码不能让天下落入司马氏之手,否则随着八王之乱,便是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一乱便是四百年。

到那时别说什么保存古迹,就是整个华夏族都差点覆灭。

所以,保不保得住大汉朝不要紧,谁得天下不要紧,关键是要阻止司马氏。

这便是他赵普的全部,一个没得天命,但试图逆转天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