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貌(2 / 2)

独战三国 吴僧 0 字 9个月前

臧霸话音刚落,又是“嘚嘚”的马蹄声传来,穿过官道两侧警戒的众将亲卫骑兵的队列,滚鞍落马走到刘宠面前的正是太守府各级官吏。

骆俊、陈群、卫觊、荀谌、荀衍、国渊、袁涣、袁敏等人拜道:“参见主公(将军),恭迎主公(将军)凯旋,我等迎接来迟,望主公(将军)恕罪。”

“啊呀……诸位快快请起。”刘宠弯腰走到众人面前一个个将人扶了起来,说道:“这一路走来见到沿途百姓安乐,可见这一年诸位将陈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诸位辛苦啦,待回到太守府,定当论功行赏。”

“多谢主公(将军)。”众人再次拜道。

“安民理政是属下等人分所当为之事,主公言重了。”长史骆俊代表众文吏说道。

“哪里,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赏罚并行,陈郡才能大治。”

“主公所言极是。”

……

“众将带来的轻骑都先撤了吧,诸位随本府缓辔而行,好看看我陈郡现在的变化。”刘宠朝众人和警戒在官道两旁的骑兵喊道。

带着数百上千兵马,这阵仗太大不说,肯定会扰民。扰民自然就会搅了刘宠走走看看的兴致,所以才下令撤了臧霸等人带来的兵马,然后带着王越的数十轻骑和赶来的众文武官吏慢慢前行。

大军撤了就是不一样,因避道的商队见道路通了,也就继续押着马车上的货物赶路了,路人通行也恢复了正常,见了刘宠等人只当是官员出行,只远远地避让,倒不至于封路清场。

现在的陈郡已经有几分东莱的样子了。

为了解决人口安置的问题,刘宠在冀州的时候就下书太守府开山泽、建作坊,陈郡地处平原虽山不多,可汴水支流浪荡河、颍水在境内穿流而过,水泽还是很丰富的。

再说陈郡盛产强弓硬弩,长平就有好几处专门制作弓弩材料的作坊。

随着陈郡的人口增长,在太守府政策的引导下,各种器具作坊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这些作坊的产出甚至满足不了陈郡的需求。

刘宠自进入陈郡之后,就三三两两的碰到不少押运货物的车队来来往往。

“卫觊,这一年干得不错,照着东莱在陈郡修筑墩堡、烽火台,建作坊、通商路,你辛苦了。”刘宠越往前走,看到近辰亭的几处作坊和路上来往的商队,朝卫觊说道。

“主公言重了,这是卫觊分所当为的。”虽然卫觊言语谦逊,但得到刘宠的肯定,心里还是很高兴。

卫觊自追随刘宠以来确实在内政商事上建了不少大功。

“子尼(国渊字)主持屯田也颇有成效,不错、不错……”

时值春播,刘宠这一路走来,也看到百姓们纷纷在田间地头耕地播种。这一路放眼望去,不是村落,就是田地,可见这一年陈郡的安民屯田确实有成效。

刘宠还记得当年离开陈郡去洛阳的时候,也走过这条官道,沿着这条官道村落稀少,更有田地抛荒,现在别说抛荒了,连开垦荒山都找不到地。

所以刘宠这才止不住对任屯田都尉的国渊肯定了一番。

作为大儒郑玄的弟子,儒生出身的国渊这一年来明显黑了也瘦了,可见国渊为了屯田确实劳心劳力。

“国渊有幸,得主公委以重任一展所长,陈郡确实新增民屯不少。今春雨水丰足,只要夏季不遭旱灾,今秋陈郡定会丰收。”

“子尼兄且放宽心,我袁敏敢保证今夏陈郡绝无旱灾。”治水都尉袁敏拍着胸脯说道,“这一年本都尉在陈郡九县兴修水利,开河渠,凿水塘,既保陈郡不会出现旱情,更不会出现水涝。”

“哦!此话当真!?”刘宠饶有兴趣地望着袁敏问道。

“将军,我袁敏从不虚言。将军且看前面河道中的那几座半城高的水车,那是属下按卫从事所说,请东莱工匠造的。一旦出现旱情,河中水浅无法流入沟渠,这些水车就可以汲水灌溉。”

刘宠倒是远远地就望见了辰亭河畔的那几座大水车,这半城高的水车和当年在熊耳山河谷建的一样,刘宠还以为是用于冶炼铸造的,没想到是袁敏建来灌溉的。

刘宠感到肉疼,这些家伙还真舍得花钱啊,难怪陈郡的钱粮消耗那么快。

“未曾想陈郡竟然能造出如此大型水车用以灌溉,看来主公治下底蕴非凡啊。”董昭望了望,也回头对刘宠说道。

“这种大型水车若用于水排,那定能冶炼出精铁,铸造出利器啊。”作为刘宠封的还没上任的司金都尉韩暨一眼就看出了这当中的门道,不愧是推广水排的技术牛人。

“公至(韩暨字)先生所言极是,先生主掌我陈郡冶炼铸造,不妨沿颍水、浪荡河两岸建造大型冶炼铸造作坊,想来定能如先生所言,炼出精铁,造出利器。”

“属下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哈哈哈……不急、不急,来日方才,以后有先生辛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