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春风1(2 / 2)

两汉将风 成小羽也 0 字 8个月前

赵宁和严朗只能夹紧双腿,将身体几乎完全伏贴在马背上,任由惊马四下逃窜,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终于没有了蝗虫的嗡嗡声,赵宁和严朗才敢睁开眼睛,将马勒住。两人扑打掉留在衣服上的蝗虫,心有余悸地互相看看,发现对方安全无恙,这才慢慢稳住心神。

两人一边安抚马匹的情绪,一边四处观察,但举目望去尽是干裂的土地和苍黄的杂草,根本分不清到底是何处。他们虽然从小在禹乡长大,也时常跟谁父亲往来漯阴县城或其他乡城,但都只是在官道上,最远的离官道也不出一二里地。

“这是哪儿?”严朗手搭凉棚往远处张望,却发现目所能及的地方都和眼前差不多,也没有什么能够供人辨别方向的东西。

赵宁抬头看看日头,现在正值春季,又临近傍晚,日偏西北,而禹乡城在漯阴县城的东南方,那么他们只需要背对着红日走,大概率就能回到官道上。赵宁调转马头,招呼严朗跟上。

“你认识路?”严朗追上赵宁问道。

“不认识,但应该是这么走。”赵宁摇摇头,把刚才自己的想法告诉严朗,只是语气没有那么确切。

“应该可不行,天都快黑了!”严朗急的用手使劲挠头发,突然间来了精神。“诶,我到有个办法!《韩非子》记载当年齐桓公率军攻打孤竹国,春去冬回在山里迷路,名相管仲便派出一匹老马领路,大军跟在后面真的就走出了大山。这就叫老马识途啊,我们现在不就有两匹马吗?何不效仿桓公管仲之智呢?”

赵宁当然也知道这个故事,但他更加明白,所谓的“老马识途”不过是在偶然条件下出现的必然结果而已。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怎么可能将大军的生存希望完全寄托在一匹马身上呢?也许当时真的有一匹识途的老马给了他们启发,但真正引着大军走出大山的,一定是管仲和他手下斥候不断地巡查。

不过这个时候只要是能帮助他们找到回乡道路的办法,都值得尝试一下,于是赵宁和严朗都放掉缰绳,双腿轻夹马背,由着马匹的性子往前踱步,结果它们走的道路果然几乎都是背对着日头的,这让赵宁和严朗恢复了不少精神。

经过刚才的意外,两人都失去了继续讨论的兴致,除了严朗找赵宁拿水喝,其余时候只剩下沉默。

不知道走了多久,远处突然出现了一座茅草屋,不过因为蝗灾的缘故,屋顶的茅草已经消失,快要腐朽的木梁裸露在外面。房屋不大,只有三间屋子,其中一间也几乎快到坍塌,在风中摇摇欲坠。

“也许有人住,我们过去问问路!”赵宁和严朗精神为之一振,原本愁苦的表情也被兴奋和希望代替,两人一夹马肚,朝那座破败的茅草屋疾驰而去。

等两人走近了,才发现房屋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恶劣。那间快要坍塌的房屋只剩下他们看见的一堵墙壁,其余几面已经完全倒在地上。还立着两间屋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墙壁上满是豁口,连门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里能住人吗?应该是早就荒废的屋子吧?”严朗眉头微皱,隐隐有些失落。

赵宁环顾一下四周,摇头说道:“不对,这里应该是有人住的,你看那儿。”说着,手指向其中一间屋子的门口。

严朗跟着看过去,发现地上有一些虫子的残肢,翻身下马走到跟前,才发现是蝗虫的脚和翅膀:“蝗虫?为什么只剩下腿和翅膀呢?”

“身体应该被吃掉了吧。”赵宁缓缓说道。

听闻此言,严朗只觉得一阵反胃,慌忙中往后退,却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倒,屁股重重的跌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赵宁也从马背上跳下来,将严朗扶起:“没事吧?”

“没事!”严朗站起身来,使劲往地上踏了几脚,然后吐一口唾沫。“真晦气,平地都能被绊一跟头!”

“等等,这里好像有东西!”赵宁拦住还想继续踩的严朗,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起来。刚才绊倒严朗的地方比其他位置要高出一截,而且高出的样子很奇怪,附近的地皮也是新的,像是刚埋了什么东西。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好奇心一下子涌上来,立刻跑到马背上取下平时用来砍折树枝的小匕首,就地挖起来。

仅仅挖了几下,两人突然尖叫起来,扔掉匕首连滚带爬往两边退去。在他们刚才挖的地方,赫然露出一截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