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招生结束(1 / 2)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刘牧还跟朱元璋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希望能把自己在中都的那三个徒弟迁到汤山来。

朱元璋很是诧异得问道:“京城中的能工巧匠这么多,为何还要点名道姓得要求这三家工匠呢?”

刘牧很诚实地回答,“实不相瞒,这三个工匠都曾经拜过微臣为师,这么多年也用得顺手了,更重要得是不用给钱啊。”

“还真有你小子的。”朱元璋笑着摇摇手,答应了刘牧的请求,当然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朱元璋是不会亲自去处理的,就交给了太子朱标。

刘牧谢过皇恩之后,便回到了汤山,接下来就是要筹备开学的事情了。

翌日辰时刚过,汤山书院的操场上便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地全是人了,即有三天前参加考试的考生,也有不少陪同的家长。

刘牧穿戴整齐之后便到了书院,此时书院的四位先生也已经早早到场,准备盛装出席。刘琏则是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解答着各位家长的问题,杨大郎则带着一群人维持着秩序。

这大明朝的入学看起来跟后世的入学没什么两样子啊。

根据刘牧的安排,在操场的边上修建了一个主席台。太子朱标走在最前方,后面刘伯温,戴远礼,罗贯中和赵钧,刘牧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一行人依次走上了主席台。

等看到穿着正式的朱标出现之后,整个操场便鸦雀无声了,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朱标手里的名单。

虽然这不是科举考试的皇榜,但一旦名单上有了自己孩子的名字,那便成了天子门生,将来的前途也一定会不可限量的。

等安静下来之后,朱标清了清嗓子,“诸位,本宫是皇家汤山书院的副院长,今日便由本宫替父皇宣读本次考入汤山书院的学生。”

朱标只是象征性地读了几个人的名字和籍贯,便把名单交给了刘牧,在他的眼里,刘牧比自己更有资格去宣读名单。

刘牧接过名单,也学着朱标的样子清了清嗓子,继续往下读,“李祺,直隶临毫府人。方孝孺,浙江台州府人,……”

每当刘牧念出一个名字,台下便有人激动地攥紧拳头,另外没被念到的人,则是一个个的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希望在下一个便出现自己的名字。

一百个人名,刘牧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念完了,抬起头一看,发现人群已经很明显地分成了两拨人。一波兴高采烈,满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四周的人走过来跟他道贺的时候,也是摆着手,满脸谦虚地说着“侥幸侥幸罢了”,其实内心早已经乐开了花。

另外一拨人则是垂头丧气,但不乏充满斗志的人,攥着拳头准备来年再战,还有一些人则是在家人的安慰下,哭个不停。

但却没有一个人质疑书院录取的真实性,一是因为这书院的院长是当今陛下,有人胆敢质疑书院作弊,那就是在质疑陛下作弊。

二是因为,当刘牧宣布了录取名单之后,他便把所有考生的卷子都拿了出来,任何有质疑的可以当场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