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改革科举(2 / 2)

朱标已经跟着朱元璋处理政务一年有余了,对大明朝的官僚系统也很了解了,但毕竟年轻,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事情,看待问题的时候还是容易浮在表面上。

刘牧拍拍朱棡的肩膀,和他换了座位,坐到了朱标身旁。朱标明白了刘牧的意思,示意身后的随从退到门外去。

等整个前厅就剩下刘牧和朱标兄弟三个的时候,刘牧便拿过两个螃蟹摆在自己面前,解释道:“现在官员的选择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战场上提拔的武将,另一些便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但随着大明逐渐安定,武人的比重会越来越少,更多的则是科举入仕的官员。那么这个问题的根源便在科举上了。”

刘牧并不讨厌科举,毕竟这是寒门学子进入庙堂的唯一机会,他真正讨厌的是科举的内容,尤其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结果到最后选择出来的官员大多是满口之乎者也,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更不用说治国安邦了。

“科举自隋唐便有,它可以确保寒门士子进入庙堂,这科举难道有什么毛病吗?”朱标还是满脸地疑惑。

“殿下试想,无论乡试还是会试,考得都是四书五经里的儒家经典,这些人将来金榜题名之后,分到了吏部,他们知道如何管理官员吗?分到户部,又有几人懂算学,懂运筹学。分到兵部之后,又有几人懂得行军打仗。”

刘牧的话让朱棣和朱棡两个人深以为然,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有所突破,最后只能术业有专攻。

“可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报读四书五经之人有很高的道德操守,这样的人,本宫用着放心啊。”朱标还是觉得四书五经并没有什么错。

刘牧不屑地为之一笑,“满嘴圣贤之言的大儒也不乏偷奸耍滑的奸淫小人。真正了解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并不能只看他读了多少书,更重要地是看他做了多少事情。”

朱标是不会看到两百多年后,嫌水凉放弃殉国,反而跪在雨中迎接清军入南京城的钱谦益是多么出名的一代大儒。

朱标也觉得刘牧说得话很有道理,越想越觉得以前地自己看待人的时候太过于片面了,便继续问道:“既然科举出了问题,那本宫应该如何去改善科举呢,倘若将科举连根除掉的话,估计天下的读书人都不干了。”

刘牧心里也并没有打算去除科举,这样必然会激起天下人的愤慨,从而让国家动荡,对新生的大明绝对没有一丁点的好处,黄巢和洪秀全等人不都是因为科举不顺才揭竿而起的吗?

刘牧拍拍朱标的肩膀,“改科举制度可是一件大事情,绝对不能操之过急,殿下可以回去细细地琢磨如何去做,我只是希望天下的读书人不只有当官这一条出路,而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将自己的所学用到大明的建设上来。”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身为大明王朝未来的掌舵人,他有绝对的主人翁意识。

……

“螃蟹还有多少,本宫带回宫去让父皇和母后尝一尝。”朱标看着盆里并不多的螃蟹问道。

刘牧指了指门外,笑道:“门外还有好几盆呢,到时候你随便带,吃完了之后,我再带着书院的学生去抓。” “ ”看,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