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以情动人(2 / 2)

弄得那些个反对王越的人,怎么着都逃不了一个没有胸襟、为一门一户之私利而不顾朝廷国家之公利的罪名。</p>

“各位,可还记得成化十八年,大同总兵许宁之事?”</p>

李东阳一句话捞起了众人的回忆。</p>

到今天为止,王鏊的疏上了,太子和周经的理也论了,但内阁、朝中各部要员都没有因此而掀起较为激烈的反抗。至少没有一排排的去宫门口下跪。</p>

可这是明显的回护王越。如果这样搞下去,皇帝就真的这么任命了呀。</p>

为啥?</p>

因为刘、李、谢三人都不想当万安(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朝中六部九卿也都不想,除了一个刚直的周经,其他人心里想着这事时都要嘀咕着‘许宁’两个字。</p>

因为当年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p>

成化十八年,汪直任大同镇守太监,王越任总兵。这两人弄到一起,朝臣们就很担心王越打几个胜仗、使点儿计谋,到时候立了新功再让汪直重新起势,那就不好了。</p>

于是向宪宗谏言,要让延绥守将许宁接替王越担任大同总兵。王越呢,去延绥担任总兵。</p>

这样两个人就分开了,他们一分开朝中的大臣自然就放心了。</p>

然而许宁这个人,王越的评价是虽然他屡经战阵,安分守己,但并不是统军之才。</p>

后来事实果然如此,因为汪直是个‘奸宦’,许宁自然要和他界限分明,所以到了大同处处与汪直争权,叫‘每事必违’,而且刚愎自用。</p>

成化十九年,朝臣们终于斗倒了汪直,他被调往南京。</p>

许宁则在大同大败于鞑靼。</p>

为什么大败,朝臣们也清楚,原来王越和汪直配合无间,一起立下了多少军功?弄得他一个文臣都封爵了。</p>

所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因为政治斗争调走了王越和汪直。</p>

但清楚归清楚,这时候朝臣就很害怕宪宗责怪他们当初的谏言,然后居然就和科道言官一起瞒下了败绩。</p>

直到一年后,有人实在过不了心里的道德关,才将这件事禀告给了宪宗皇帝。</p>

皇太子朱厚照处处说朝廷不能因为局势争斗而派不出合适的人,否则就是给史书增添笑料。有见识大大臣都在想,这说的是不是就是许宁事件,只是碍于先皇的颜面和朝廷的体面没有明说罢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