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老子天书(2 / 2)

阿龙:这一段话听起来很不明显,只是很笼统的陈述。只要是王,不都想要自己的国强大嘛。如果只依照大秦脱胎换骨的时间点,我会说秦孝公在商鞅变法之后,开始走上兵强富国的道路。</p>

慕容芊芊:不管,就当是商鞅变法。第五行“本王寡不敌众愿苍天助本王以寡克众”。</p>

阿龙(皱着眉头):妳这是猜灯谜哦?</p>

慕容芊芊:竹简上就这么写的,你认真想一想,我对你有信心,你一定能想出答案的。</p>

阿龙在原地来回转了几圈,突然之间,好像想通了这段文字的意义。</p>

阿龙:寡是秦国,众是六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下子就富强了起来,因此,秦国立刻成为其余六国的共同敌人。纵横家出了一个能人叫苏秦,向六国提出抗秦妙招,就是六国间订立盟约,只要秦国打哪一国,六国就一起出兵抗秦。这个妙招叫做合纵政策。秦国虽然强大,但是无法战胜六国联军,这让秦国有十五年的时间,完全没有机会东进,向六国扩张任何一寸领土。后来秦国以张仪为宰相,提出连横政策,看准六国之间互相的利益矛盾,分别与各国暗地结不同的盟约,因此六国间的合纵联盟被瓦解,秦国才继续有了蚕食鲸吞邻国的机会。</p>

慕容芊芊:漂亮,我就知道你是最靠谱的,能够想得出来,继续。第六行“天佑大秦去我大秦东进的绊脚石”。</p>

阿龙:在战国中期到末期,除了秦国之外,兵力最强的两个国家是赵国与楚国。楚国在秦国东南方,土地广大资源丰富,所以兵员最多,但是缺乏训练。由于楚国处于边远地区,所以对秦国的东进中原,没有任何阻碍,反而是赵国,跟秦国就是对峙的隔壁国家。秦国跟相邻的魏国或韩国,可以轻易讨到便宜,但是对于赵国,就常常互有胜败。赵国是战国时期,少数自己就可以对抗秦国的国家。</p>

阿龙(接着说):在战国末期,秦国与赵国产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这一场战共打了三年。秦军出动了五十多万大军,赵军出动了四十五万大军。起初赵军由大将廉颇领军,守得四平八稳的,虽然伤亡惨重,但秦军却无法攻破赵军的防线。僵持两年多后,赵王中了秦间谍的计谋,说廉颇老了怯战,便派了一个领着一嘴好军,却从无作战经验的年轻皇族将军赵括,去取代廉颇大将,成为赵军主帅。赵括初战秦军,秦军就佯装大败,赵括骄傲大喜,便领赵军全军大举进攻,想一口气结束这场战争,却深入秦军的圈套。赵军主力被围困于低凹山谷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连战马都被吃光了,最后突围失败,光投降的赵军就有二十万人,最后投降的赵军全部被秦军给活埋了。这场战役,赵国战死了二十万大军,被活埋了二十万大军,从此,赵国积弱不振,再也无力阻止秦国的任何东侵计划,这是战国时期最惨的一场战役,叫做长平之战。</p>

慕容芊芊(笑得跟花一样):很好,下一个“大秦得水德以兴朕领大秦歼灭六国平定天下”。</p>

正当阿龙要开口说话的时候,慕容芊芊已经抢先开口了。</p>

慕容芊芊:这个我知道,就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了嘛。</p>

阿龙:竹简上还有其它的文字吗?</p>

慕容芊芊(摇了摇头):没有了,就这么多,这是最后一行。</p>

阿龙:妳看一看反面呢,有字吗?</p>

慕容芊芊拿起了竹简,把竹简翻到反面,查了一个仔细后,摇了摇头。</p>

慕容芊芊(哀嚎起来):这些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写在这竹简上有什么意义?是一个短篇的史书记载,只写下重要的大事吗?这七件事有什么关系啊,知道写的内容是什么,也没有帮助。我的天啊,这个竹简到底是什么,我的头都快要想破掉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