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2 / 2)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0 字 4个月前

“第二点,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则是地主与佃农,以及自耕农,两者皆有。第三点粮食最终归谁分配,也根据第二点而产生。”</p>

姜星火点了点头,他说的很详细,显然是个有知识的公子哥,并非是单纯的秦淮飘客。</p>

而朱高煦此时,显然对李景隆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观。</p>

朱高煦心道:“没想到李景隆打仗不行,其他的东西倒是懂得还不少。”</p>

“你说的很好,那我接下来按朝代的区别,简要讲讲唐朝、宋朝、元朝的这三点,你们听一听,跟现在有什么区别,由此来理解田地制度的演进。”</p>

姜星火缓缓说道:“唐朝初期,关陇军功贵族集团,继承了自西魏、北周、大隋以来的均田制,适应隋末战乱后人口锐减的情况;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导致藩镇做大,为了减少百姓负担同时也是为了高效收税,进行了两税制更化......总体来说,唐朝的田地制度是由国家所有,逐步过渡到地主与自耕农所有,最后过度到大地主所有,税收制度也随着田地制度的改变而改变。”</p>

“到了宋代,由于宽松的经国济民政策,不抑制私人田地兼并,因此国家所有的田地大幅减少,田地制度基本以地主所有为主,自耕农所有为辅。”</p>

“而正是因为田地制度的原因,地主会竭尽全力进行田地兼并,必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p>

“所以王安石实行了青苗法,试图从‘生产资料’方面补助自耕农,抑制田地兼并。”</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