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书院叁(2 / 2)

沈放道:“所知不多。”</p>

魏伯言叹道:“小小一棵稻谷,却叫大宋人丁过了万万之数。大中祥符五年(1012)五月,真宗以江、淮、两浙路遇天旱水稻欠熟,遣人到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发三路,并公布种植方法,择民田试种。此后,占城稻与晚稻配合,谷物产量大增,苏常熟,天下足。何为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自然国泰民安。”</p>

沈放点头道:“先生说的是。”</p>

魏伯言道:“如今人都道这占城稻乃是交趾传来,但陈时老先生说,这稻种其实与占城本地的稻谷也是不同。乃是商贩从交趾带来,又在福建多年培育而成,熟的更快,也更是耐旱,便是如今占城本地的稻谷,也无这般好。这一样的稻谷换个地方栽种,却是大大不同。南橘北枳,气候、水文、甚至泥土,这其中的学问也是叫人吃惊。”</p>

沈放道:“此际我才明白先生所言,‘有用’二字意味,这书院不拘一格,果然大是不同。只是我看天下读书人,都是为了当官,学这农桑之术,岂不是自断前程?”</p>

魏伯言道:“陈老先生门下弟子,你适才也见了,可见他们有何不甘?”</p>

沈放回想一二,摇头道:“那一众人各个双目有神,想是由衷的钟爱所学。”</p>

魏伯言道:“此间人未必都是淡泊名利,但人人都想做出一番事业。”</p>

说话间两人迈过一座石桥,桥下流水潺潺,桥前方终现一道门户,其后,亭台楼阁,建筑规整,井然有序。</p>

魏伯言道:“此间有屋百余间,前三进院落都是讲堂,后二进乃是藏书楼和研习之所。还有亭台论道之所,你随便看看,若是有什么想学的,不妨再来寻我。”</p>

沈放微微一怔,若前面陈时半是调侃,如今魏伯言之语,分明是希望他能在此学些什么,只是为何如此,却叫他有些捉摸不透。这书院看似无奇,但凭那陈时和魏伯言之语,定是大不寻常,难道此处还有什么武林高手,能教自己绝世武功不成?沈放一念闪过,自己也是哑然失笑,天下哪里来的这么多高手,武林高手又怎么会进书院,何况先前听魏伯言之语,分明对武功并不如何看中。沈放自不会直言,知道魏伯言还有事要做,当即拱手道:“先生自便。”</p>

魏伯言转身回头,竟是返回石桥去了,似是此番前来,就是专程送沈放来此处。</p>

沈放也不多想,进了书院。第一进院落便是巨大无比,中心乃是一个大大的广场,几可跑马,两侧通廊之后,尽是房屋,有的房门紧闭,有的开敞,都有人在内讲学。</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