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工学玖(2 / 2)

话音刚落,就见一条人影张牙舞爪从人群中飞了出去,掠过大堂,一直飞到门外,重重一声摔在地上,半天也爬不起来。</p>

霍稚权道:“北方使好武功,贵教弟子也生的好一张臭嘴。”</p>

前面大荒落只欠了欠身,众人听霍稚权说话,才知是她出手,都是心中惊惧,想不到这个说话娇滴滴的女子,言辞犀利,动起手来更是怕人。</p>

陆游看看沈放,道:“专职之学么?”</p>

沈放道:“只在一城一地,只在穷苦人家,非是技艺之学,而是营生之学,不必精益求精,出则能用。”</p>

沈放所提议,近似如今的职业技术学院。但这种模式可不是如今才有,早在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便有“医学”专科面世,唐朝“掌百工技巧之政”的少府监开设了各种职校,一边生产,一边训练技术工人。这些学校都是半工坊性质,与学徒制相似,到了宋朝,更是活跃。因是朝廷所辖,标准极高,《宋史·职官志四》称:“学生常以春试,取合格者三百人为额。”也就是说,每次考试,全国仅录取三百人,这个数字比科举选上的人还少,根本轮不上寻常子弟。而且这些学徒学成都是为朝廷工坊效力,并不会流入民间。</p>

丁常任沉吟道:“只对临安穷苦百姓,所学也不必精到,能快速出师为宜,出则为庶民所用。庖厨、铁匠木工也可为师,这倒也是新鲜。”</p>

林醒沐回头道:“孙老,你看如何?”</p>

身后一老者摇头道:“所谓艺不轻授,咱们这些行当,若人人都会,还值什么钱。”</p>

说话之人名叫孙卿,也是临安大贾,与临安城中各大行会都有交情。行会源于隋唐,南宋时,杭州的行会号称多达“四百十四行”,其中工匠所组织起来的行会,又叫做“作”,有“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裁缝作、修香浇烛作、打纸作”等等,分工之细,也是叹为观止。</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