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繼續(2 / 2)

正是這種等於同情的作法以及多年來聚少離多的情況,直到孩子上了大學離開家裡失去音訊幾年的時間,兩人才意識到問題所在,急忙去探望的那一天才發現原本和藹可親又溫柔善良的外殼已經完全脫落,隱藏在底下的是一種自卑且對世界充滿怨恨的瘋狂意識。</p>

卡爾試圖理解孩子的想法,想要用對話的方式明白為何會走到這一步,可是,瑪莉那裡聽得進去,當場就甩了一把掌,以各種道理斥責,打從內心依舊把兒子當成那個聽話懂事的孩子,殊不知,扭曲往往是在看不見的地方形成。</p>

--同情,嘲笑,你們做得最多就是無視!</p>

留下幾句話語,兒子從那一天開始便消失在兩人的面前,再也沒有任何一點音訊。</p>

卡爾知道其中必定出現一些問題卻找不到癥結點,瑪莉氣在頭上以為僅僅是普通的孩子鬧脾氣,等到他們詢問每個老師與相處過的同學,查覺到背後的真相才發現為時已晚,關懷來的太過緩慢,一切都來不及,雙方再也不可能有交集。</p>

缺乏天賦與能力意味著在學校乃至社會外頭的生活都相當痛苦.不斷遭受到同學的嘲笑與捉弄,就算想要報復也會變成一場笑話,惱羞成怒反抗只會受到更嚴重的打壓;老師們也是相當無奈,搞不清楚一遍又一遍的教育為何永遠都得不到效果,腦中直接為這類人打上差生的既定標籤,發生事情連理會的想法都沒有,頂多就是完成老師的基本責任,除此之外就懶的理會。</p>

以上這一段的總結是根據當時一起上課的幾位同學與幾位仍然在籍且比較熱心的老師一同匯集的答案,多虧有這些人的第一手消息,兩人總算能夠拼湊出兒子一路走來的人生軌跡究竟是何種模樣,也才能徹底理解父母沒有從旁幫忙的下場。</p>

打從幼稚園開始就成長緩慢又不懂跟同學相處,走到小學的人生便遇到所謂的霸凌,告訴老師沒有太大的用處,反抗同學只會進一步挨打,晚上回到家中根本看不見家人,無奈之下獨自不斷思考應對的手段,結果就是學會一套人前說人話的招式,徹底戴上一個假面,盡可能躲避這些危險的事情;踏進中學,成績遲遲無法提升的關係,老師從輔助變成敵人,開始對人冷嘲熱諷,甚至連學生們的事情都不太管,青春期的孩子最難管也是最不能亂管的時期,結果就是秩序的誕生竟然不是依靠學校,而是學生們之間的勢力平衡與關係,至於無依無靠又無法保證學習成績的差生成為了那些人最好的營養補品,想要過上正常生活,那就貢獻,不然去找老師,當然,那些目光終日對準成績的成年人是否會出手,那就要看運氣,而多數情況下,沒有人會管。</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