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不逢其时:指不会使用专业设备(2 / 2)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上级原本对我们的期许,并不包含李俭的战斗力。李俭的战斗力是变数,不在我们计划之内。”技术专家假装拍着桌子说话,以壮声势。</p>

他的这番话,话糙理不糙,让一些人陷入思索。</p>

李俭:所以你为什么不直接假定我不在,而是假定我死了呢?</p>

支持撤退的技术专家立刻乘胜追击:“北国探险队有一期任务,我们是二期任务,难道就不会有三期、四期了吗?我们把已经得到的情报带回去,帮助开展三期、四期,这难道不比我们走在继续向北的道路上,不知何时尸骨无存,或者连资料都丢弃了更好吗?”</p>

支持前进的技术专家们动摇了。</p>

“如果李俭不幸身亡,考虑到前后的战斗力差距,能够让他不幸身亡的区域,我们应该是不能返回的。而如果李俭能够存活,那么……”支持撤退的技术专家说到这,突兀地截断了自己的话茬,陷入沉默。</p>

这不是因为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李俭面前咒他死是一件很没有礼貌的事,而是他意识到自己说出了撤退和前进间折中的路:谁说撤退和前进只能是整个车队才能一起做的事情?</p>

诚然,在这篇华夏难以插足的地界行动,没有地头蛇指引,想要行动就需要一些团队合作。但如果只是短时间的、保障安全的、足够灵巧的行动,却不一定需要集体行动才能达成。</p>

如果有一个行动速度十分快速、单位能耗更加低廉、战斗力足以保证不会因为独自行动而遇上危险的单位,那么让车队在某处等候,由该单位在短时间内多次携带必要设备出行,似乎也能达成收集部分信息的目标。</p>

这听起来再适合李俭不过了。可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这帮有权裁定车队方针的人,都不提出这茬呢?</p>

还是那句话:李俭是插班进来的。</p>

除了李俭,几乎所有人都想过,为什么不让车队在某处停住,或者专门找安全的地方短暂游荡一阵,让李俭出击,只要时间够短,总不会让车队在李俭不在的时候遇到致命危险。</p>

而以李俭有别于车队的空间权能飞行方式,速度拉到最快,一个小时从雅库茨克到勒拿河入海口,再返回雅库茨克,不是问题。</p>

可是,这件事在物理上行得通,在车队安全上很可能行得通,却在李俭的安全上行不通。</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