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还有哪家(2 / 2)

“知我者,你也。”周半夏收回大拇指,“年初的事情,闹得挺大。据说秋后问斩,到现在应该没了。”</p>

“所以县令敢动了,那他为何不直接一棍子打死?”</p>

“这就不得不说到本县还有个大佬。”周半夏写了一个‘赵’字,“知道这个赵在县城代表哪一家吧?”</p>

顾文轩无语地白了她一眼。</p>

还有哪家?</p>

城西赵家。</p>

虽说鲜少有人得知他们口中在京当大官的赵家大老爷还是他大伯同窗,但他能不清楚?</p>

三十年前,有这么两位读书郎。</p>

他们年纪相仿、家世相当,同是举全家之力培养的长子,这两位就是他大伯和赵家老大。</p>

当时周秀才还没有回清河村开办村学,而赵家也住赵家村还没搬到县城,与清河村正好隔着一个镇。</p>

一个镇东,一个镇西。</p>

他大伯和赵老大就是同年、同月、同日进的镇上一家私塾,还没差半个时辰一起走上的启蒙求学之路。</p>

之后,两人还是同一年参加的县试。</p>

他大伯这一年也很顺利通过县试,只是考秀才屡次不中,都考哭上吊,而赵家长子恰好相反。</p>

这一年他参加县试开始就一鸣惊人,从县试、府试、院试,场场名列第一,连得三案首,全村庆祝有小三元。</p>

隔三年,再次中举。虽不是名列第一,名次却不低。</p>

随后更是一鼓作气进京赶考,第三年传来消息,又中榜了。</p>

至此,老赵家彻底翻身。</p>

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都不为过。</p>

老二县城守家,老三府城经商,老四也随长兄进京。</p>

虽无法和高府那样的官宦世家相提并论,但自从赵老大当了京官,老赵家就彻底成了全县第一家。</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