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平行时空的倒计时(2 / 2)

他的眉毛是很细的双燕眉,五官清瘦,留着一撮山羊胡,有几分书生的模样,整个人瘦高瘦高的,在这个人均不足一米六的时代,大概能有个一米七五的样子。</p>

“不知先生可要在城中落脚,小子可代为引路。”易承的眼睛情不自觉的就停在商鞅身上,脑海里混杂着以前在历史书籍上看到的关于这个人的记忆。</p>

“善,某家一行赶路也有些焦渴,汝等有无酒水,给某家送来,定少不了好处。”公孙鞅倒是对易承没有多少戒备,毕竟易承的这具身体还太小了,十一岁的年纪,让人很难生出戒心。</p>

带着公孙鞅等人进了城,易承将他们引到驿馆,等众人落座,然后又给驿馆中坡脚鳏夫打了个招呼,就从地窖里搬出一坛子酒,惹的鳏夫一阵喝骂。</p>

看到易承竟然能搬出一坛酒,商鞅笑道:“未曾想当真有酒。”说罢便随手抛给易承五枚圆形铜钱。</p>

易承接过铜钱,见是半圜钱,笑着摇头道:“能与先生共饮畅谈,乃小子的荣幸,这酒就当是小子请了。”说罢,就把钱放回了桌上。</p>

商鞅脸上的笑意更浓,也不客气,接过酒坛,就给自己倒上了一碗。</p>

“某家本就嗜酒,可惜这一月来疲于赶路,春日之时冻醪未沾,馋蠹甚笃,今日倒是可以饮个痛快!”</p>

易承看着商鞅端起酒碗,咕嘟咕嘟地一气将酒喝完,嘴唇边的胡子上还沾着晶莹的水珠,看起来倒是有几分豪迈。</p>

“先生是法家?”</p>

“正是。”</p>

“可否讲讲法家主张的治国之策?”易承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p>

“汝等黄口小儿,也懂治国?”在商鞅旁边,一名两髯蓄着长胡须的大胡子朝易承嗤笑一声道。</p>

商鞅微微一笑,也不替易承解围,似乎在等着易承的解释。</p>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这位壮士莫要瞧不起黄口小儿,天之大任,黄口小儿也说不定可以担的起。”</p>

商鞅的眼神一亮,仅仅凭这几句,眼前的小子就不能再算是乡野匹夫。</p>

“汝懂史?”</p>

“略知一二。”</p>

“所学春秋?”</p>

“杂学而已。”</p>

寥寥几句,商鞅脸上的表情便由轻笑转为正色,只听他道:“既知舜、傅说、胶鬲之人,又晓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之辈,可见见识足矣,是个读书的苗子,方才汝开口问吾法家治国之策,本以为只是小儿妄言,现在看来,汝确是有些聪慧。”</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