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再见荀子,初见韩非(2 / 2)

荀况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不过他一把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面庞,让他看上去更像七十五岁。</p>

易承很是感慨,在他的记忆中,第九世分别时,荀况还是一位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可如今他也变成了一位暮气沉沉的老者。</p>

此次他作为齐国稷下学宫祭酒,齐国大司空,随王上一同前往秦国会盟,同时他还带来了他的亲传弟子——同样在齐国任职大谏官的韩非。</p>

“荀祭酒与韩谏官此次能来秦国,乃是秦齐两国幸事,当饮盛。”易承举起酒杯,朝着厅堂前坐着的荀况和韩非说道。</p>

在秦齐会盟之后,易承以长安君的身份邀请齐国使节团中的荀况与韩非到他府上一叙,这两位不好拒绝,于是今日便一同来易承府上,来看看这位秦国权势第二的男人究竟在打什么算盘。</p>

同苍老的荀况相比,韩非看上去则年轻的多,他穿着一身紫绸缎带袍服,腰系红缎带,戴着一顶青铜冠,短须无髯,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却是一副成熟稳重,彬彬有礼的君子形象。</p>

“不知公子召见我等所为何事?”荀况倒是没有跟易承客套的意思,在饮过一杯酒后,便用他苍老的声音开门见山地问道。</p>

“本侯仰慕道门理综已久,今日相邀,便是为了请教道门理综之事。”易承微笑着回答。</p>

荀况颔首点头,面容平和,“不知公子想请教道门理综何事?”</p>

“本侯前些阵子偶遇一人,自称是道门理综之人,且是其门中隐派,这有一张他所书绢帛,上面写了一串字符,不知先生可识得。”易承说完,就命婢女上来将他手中的绢帛拿下去,递给荀况观摩。</p>

荀况在看到这张绢帛的第一眼,就皱起了眉头,略微思量之后,便缓缓开口道:“这确是我道门理综的暗符,不知此人现在何处,老朽可否与之相见?”</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