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胡虏扬鞭入洛京(2 / 2)

贺拔岳本来不想再留后患,领着兵马在宿勤明达后面穷追不舍。结果还没等追上,突然听闻洛阳有变,天柱大将军尔朱荣被皇帝元子攸给干掉了,尔朱世隆大闹洛阳,现在尔朱氏已经跟元子攸彻底决裂。</p>

这可是关系到北魏未来国家走向的大事。贺拔岳的领导是尔朱天光,也是尔朱家的砥柱之一,现在又手握关陇地区的军政大权,他的立场和态度至关重要。比较起来,宿勤明达只是个小贼,先放一放也掀不起多大风浪。</p>

所以贺拔岳收兵不追了,回到泾州等待尔朱天光的指示。</p>

没多久,尔朱天光和右都督侯莫陈悦也赶到泾州,三人开了个碰头会。</p>

贺拔岳和侯莫陈悦都是尔朱荣提拔起来的,知遇之恩未敢轻忘,所以他俩表示站队在尔朱氏这边,支持尔朱天光的任何决定。</p>

尔朱天光的心情比较矛盾。他是尔朱荣一手培养出来的后辈,虽说这个叔叔严厉了点儿,但他知道那也是对自己好。回想起来,尔朱荣其实非常看重尔朱天光,很多军政大事都是叫尔朱天光一起商议,对他的期望甚至高过尔朱兆。当初尔朱荣第一次进入洛阳的时候,就是让尔朱天光代为管理肆州根据地。在讨伐葛荣的时候,更是让尔朱天光全面负责大后方的一切事务。这次又让尔朱天光挑大梁到关陇平叛,刻意培养的态度非常明显。</p>

现在元子攸居然不顾信义对尔朱荣下黑手,那就没啥可说的了,这个仇肯定要报,在这点上尔朱天光跟其他尔朱氏的立场是一样的。</p>

但因为尔朱天光离洛阳比较远,交通不便,所以尔朱世隆和尔朱兆等人做的决定都没通知他。尔朱天光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他内心有点抵触这种被人安排的感觉。</p>

论年纪,自己比尔朱兆年长;论职位,自己是骠骑大将军,排名在尔朱兆的车骑大将军前面;论地盘,现在潼关以西的雍、岐、泾、豳、原、瓜、凉、河渭三秦等都是自己的,比汾州并州大多了。</p>

凭啥我要听你的?你能立新皇帝,我也能。</p>

尔朱天光打算做得更聪明一点。简单地说,他想诱使元子攸主动离开洛阳,然后自己直接在洛阳选个皇族宗室当皇帝,这样比尔朱兆在长子那个小地方立的皇帝更名正言顺。。</p>

于是尔朱天光摆出要领兵进洛阳的姿态,跟元子攸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没啥别的想法,就想见见皇上检讨一下我们家的罪过。同时,他又让部下偷偷密报元子攸,说尔朱天光有企图,他来洛阳肯定没好事,皇上您一定要小心。</p>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元子攸起疑心,不等尔朱天光过去就自己逃出洛阳,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p>

计策倒是很巧妙,奈何元子攸现在大麻烦太多,根本顾不上这点儿小小的威胁。</p>

元子攸本来下了一盘很大的大棋,他在冀州安排了高乾和高敖曹,河东安排了薛修义,河西安排了纥豆陵步藩,授权他们各自召集部族乡曲起兵勤王。他还任命司空杨津为北道大行台,去经略黄河汾河一带,有机会就进攻尔朱氏的根据地;任命中书令魏兰根为河北行台,去经略定州、相州和殷州一带,封堵尔朱氏东出的路线;任命黄门侍郎高道穆为南道大行台,去经略西南一带,作为自己的后方战略缓冲。</p>

只要假以时日等这些力量成长起来,局势的天平就会向朝廷这边倾斜。</p>

但问题是命运没给元子攸这个时间。尔朱氏的动作非常迅速,立了新皇帝之后,北面的尔朱兆和东面的尔朱仲远都已经起兵杀奔洛阳。</p>

尔朱兆虽然离得近,但好在中间有太行天险的阻隔。现在行台源子恭领兵镇守在太行陉的丹河峡谷,应该能撑一段时间。</p>

比较起来,尔朱仲远的威胁更直接一点。徐州虽然距离远,但一路都是平原,可以设防的地方不太多。</p>

十一月,元子攸任命车骑将军郑先护为大都督,配合东道行台杨昱一起抵挡尔朱仲远。</p>

郑先护就是当年奉胡太后的命令镇守河桥,却主动放弃抵抗把尔朱荣放进来那位。</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