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龙门烟锁风陵渡(1 / 2)

 534年,九月,河东。</p>

元修一直不给反馈,高欢也没有办法,而且此时宇文泰的大军已经在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白鹿原)严阵以待,看架势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来。</p>

现在家里还有一堆遗留问题需要去处理,这样在华阴干耗着也不是事。</p>

高欢决定先撤回去,等把乱摊子理顺了再回头找宇文泰算账。</p>

但转身就走也不行,现在东西两边的势力差不多已经直接接触了,为了防止宇文泰偷袭,必须在边界部署一条军事防线。</p>

华阴长城早已残破不堪,而且华阴又位于关中平原之内,宇文泰的部队基本上来去自由,把防线设在这里没有意义。</p>

潼关其实也不是个很理想的防守位置,因为这里本来是用来防备东面来敌的。从关中到潼关很方便,而从洛阳到潼关则要经过崤函道、黄巷坂和五里暗门等险要地势,增援和补给都非常困难。</p>

但越困难越要守住,一旦潼关落到宇文泰手里,再想打下来就不容易了。</p>

于是高欢把行台尚书长史薛瑜留了下来,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守住潼关。</p>

只守住潼关还不够,因为宇文泰还可以绕到潼关的北边从渡口过黄河,直接威胁高欢的山西根据地。</p>

潼关以北的黄河是南北走向的,东面称为河东,西面称为河西,两地之间有几个重要渡口,从南向北分别是风陵渡、蒲津渡(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和龙门渡(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其中风陵渡稍微特殊一点儿,正好处于黄河“几”字型右下的拐角处,一端在潼关的正北,另一端在潼关的东侧。西进的部队在直接攻打潼关受阻的时候,可以从风陵渡北渡黄河到达河东,再经蒲津渡或龙门渡绕道进攻关中,但东进的部队也可以利用这个渡口从河东直接绕过潼关杀奔洛阳。</p>

高欢心思缜密,自然不会忽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没有直接回洛阳,而是先到河东地区部署防守工作。</p>

风陵渡和蒲津渡离得比较近,高欢派大都督库狄温负责防守这两个渡口,北边的龙门渡口的安防工作则由薛修义负责。</p>

为了掌握战略主动性,高欢不仅注重河东的防卫,还积极在河西建立了据点,通过东西两岸夹河拒守,确保自己的部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渡河切入关中。他组织人马在蒲津渡口的西岸新修了一座城垒,任命薛绍宗为华州刺史,让他驻守在这里。龙门渡口那边则要省一点儿力气,因为西岸已经有一个现成的要塞,名叫杨氏壁,是当年弘农杨氏避乱的时候修建的,因此薛修义就不用修城了,直接驻扎在杨氏壁就好。</p>

紧锣密鼓地忙活了一通之后,一条从南起潼关,北到龙门的军事防线初步部署完成。</p>

希望能暂时把宇文泰封在关西。</p>

暂不考虑宇文泰的话,目前还剩下的不听话的势力主要有荆州的贺拔胜、东荆州的冯景昭、齐州的侯渊、兖州的樊子鹄和青州的元贵平这几个。</p>

这里面实力最强的是贺拔胜,剩下的都好对付。</p>

高欢决定先搞贺拔胜。</p>

贺拔胜这段时间依旧在首鼠两端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元修在洛阳跟高欢对峙的时候,贺拔胜一直屯扎在汝水附近犹豫要不要出兵,结果还没等他拿定主意,洛阳那边已经崩了,元修放弃洛阳,逃亡到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