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敌忾同心夺津陕(2 / 2)

从此之后,中国皇帝除了传国玺和办公六玺之外又多了个神玺,后来被统称为八玺。很多时候神玺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传国玺,所谓神玺用来镇国,而传国玺则用来封禅礼神。</p>

靠着神玺的精神加成,宇文泰总算在百年不遇的饥荒情况下维持住了西魏国内的局势,没出什么大的乱子。</p>

七月份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好消息,滞留在南梁两年多的独孤如愿也带着部下回到长安。</p>

独孤如愿去年没有跟贺拔胜一起走,表面上的托辞是怕梁武帝萧衍不同意,实际上是有些担心因为丢了荆州被朝廷治罪。现在贺拔胜已经回国将近一年了,铺垫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这才送信让独孤如愿回国。</p>

独孤如愿回来的过程比贺拔胜要顺利不少,他跟萧衍打报告的时候只说要返回北朝,没说具体去哪里。因为他的父母都在东魏这边,萧衍误以为他要去投奔高欢,正好当时东魏跟南梁关系很好,所以萧衍很爽快就同意了。结果出发的时候,萧衍觉得不对劲,建康到邺城也没多远,怎么这帮人准备了这么多干粮行李?他赶紧问独孤如愿具体要去哪里,独孤如愿回答道:“忠臣不事二主,忠孝难以两全。我已以身许国,岂敢因儿女私情忘了君臣大义?我这次是要回关中向朝廷复命请罪。”</p>

西魏虽然刚刚击退了东魏的进攻,但现在还是处于饥荒窘迫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独孤如愿坚持回国效命,让萧衍也颇为感动,而且他已经同意放人了,也不好再反悔,于是顺水推舟夸奖了一番,又送了很多赠别的礼物。</p>

当时侯景正在虎牢关附近练兵,荆州一带守备没原来那么严密,独孤如愿带着杨忠和宇文虬等人很顺利地进入武关,经上洛过蓝田关到达长安。</p>

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的,独孤如愿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向朝廷检讨,说自己没能守住荆州,亏损国威,请求朝廷治罪。皇帝元宝炬也先公后私,按照正式流程让大臣们评判一下对独孤如愿的功过赏罚。</p>

大臣们当然知道皇帝和宇文泰的立场,装模作样议论了一番之后,给出了结论:“独孤如愿奉命远袭荆州,干掉了东魏的荆州刺史辛纂,实在是大功一件。虽然最终没能守住,但那是因为敌众我寡,后援又不及时,于情于理都可以原谅。我们一致认为独孤如愿功过可以相抵,赏罚都可以省了,让他官复原职即可。”</p>

有这个结论就好办了。元宝炬当即正式下诏:“独孤如愿荆襄之战功劳极大,后来在敌强我弱,归路又被切断的情况下投奔南梁,表明他权宜变通能力也很强。更可贵的是,他身在南梁,不忘故国,这次排除万难回朝复命,忠义之心天人共鉴。为了表彰这种爱国精神,我决定把他升为骠骑大将军,另加侍中和开府,原来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都保持不变。”</p>

看到儿时的好朋友对自己依旧不离不弃,宇文泰也非常高兴。</p>

这段时间被国内的饥荒整得焦头烂额,而东魏那边又在厉兵秣马随时可能发动下一次进攻,西魏的处境可谓相当被动。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独孤如愿能够率众回归对西魏军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p>

但再强大的精神支撑也不能当饭吃。无情的饥荒还在持续蔓延,关西大地上的草根树皮都已经被吃得精光,西魏国内军民百姓每天都饿得眼睛发蓝。</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