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刀兵再起雪前仇(2 / 2)

高欢吓坏了,我啥都不做都有人说我要谋权篡位呢,现在再蹦出这么块石头更解释不清楚了,他赶紧让阳休之千万别再乱说话。</p>

结果这事儿不知道怎么被杜弼知道了。杜弼是小关之战时窦泰的监军,窦泰兵败之后,杜弼领着几个亲信跑到了弘农,被当时的陕州刺史刘贵抓起来押送晋阳。按说窦泰不听指挥盲目出兵,作为监军是有重大责任的。但高欢也知道窦泰的倔脾气,只能怪自己用人不当,没办法强求杜弼,所以把他痛骂一顿之后也就算了。后来由于杜弼的确有才华,又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大行台郎中。</p>

杜弼才华虽好,但揣度领导意图的能力却很差。他也不知道咋想的,偷偷跑去劝高欢顺天应人,直接受禅当皇帝多好。高欢气得差点儿原地去世,顺手操起个棒子直接把杜弼给打跑了。</p>

总之,在第一次出兵失利,而且国内内部人心还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下,高欢也不太敢顶着穷兵黩武的罪名立刻再次发动战争。</p>

第二个问题,是政府官员贪腐成风。当时东魏的文武官员,虽说都不是大贪之辈,但基本上没几个清廉的。尤其是跟着高欢起兵的那些将领,打仗的时候很卖力,平时贪污起来也毫不逊色。</p>

虽然经常有人告状,但奇怪的是高欢对这件事情好像并不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些许纵容的意思。由于很多官员是他的嫡系,朝廷那边也不敢随便处理。</p>

后来书呆子杜弼看不过去了,他主动找到高欢,请他无论如何要重视一下现在的贪腐问题,整顿一下东魏的官场。</p>

杜弼一副急三火四的样子,好像再不处理天就要塌下来一样。高欢对杜弼道:“小杜啊,你先坐过来,听我慢慢跟你解释。大魏官员贪污的风气已有很多年了,纠正起来不是个小工程,而且现在咱们的国际局势很不乐观,很多督将的家属还留在关西(主要指的是可朱浑道元、万俟普、曹泥、刘丰这些人的部将),宇文泰一直在想方设法引诱这些人回去,南边的萧衍又专门倡导儒家礼乐,对中原的士大夫很有吸引力。如果现在贸然反腐的话,恐怕武将都会跑到西边,文官都跑到江南了。那时候人都跑没了,咱们还拿啥立国啊。所以这件事不是我不想管,而是还不到时机。你尽管放心好了,我肯定不会忘了这件事的。”</p>

高欢苦口婆心讲了一大套,以为杜弼明白了,结果这个家伙认死理,就是转不过弯来。等到高欢打算再次攻打西魏的时候,他又找过来,请高欢先除掉内贼再出兵。高欢问他内贼是谁,杜弼回答说就是你手下那些贪污的勋贵官员。</p>

高欢一看这是个榆木脑袋,不来点儿狠的是没办法让他开窍了。于是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命令手下的军士弯弓搭箭,举刀擎槊,沿路排出去数百米,让杜弼从路上走一个来回再说。</p>

杜弼是个书生,眼看着头上的刀刃寒光闪闪,身边几百只强弓劲弩都对准了自己的头,吓得腿都软了,生怕哪个兵爷手滑没拉住弦,自己就被串糖葫芦了。</p>

等到杜弼再次回到高欢面前,已经是汗流浃背,抖似筛糠。高欢这才对他道:“这些只是摆个样子,就把你吓成这样,你所谓的那些勋贵可都是在战场上身犯锋镝,百死一生,才换来今日国家的安宁,岂能因为一些小节否定他们的贡献?”</p>

杜弼这才顿首谢罪,不敢再纠结这些问题了。</p>

高欢的话其实有点儿强词夺理,他内心其实也很清楚现在这种状态不行,但就是一直狠不下心来处理。其中一个原因是碍于故人情面,另一个原因是担心如果直接下猛药硬搞,整个东魏的官僚体系不死也休克了。眼下他希望采用绥靖政策拖延一段时间,等搞定了宇文泰再说。实际上,他已经做好了整顿官场的准备,甚至已经安排好了负责操刀的人选,只是还没有启动而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