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调查清楚了,硕鼠确实是硕鼠(2 / 2)

【特性:绝症、天妒、苟活、筹策】

嘶.

刘恪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还好比较收敛,没有惊动身边的文武大臣。

武力竟然比魏季舒硬生生高出了1点。

魏季舒啊魏季舒,连个病秧子都打不过。

又是个单项数值破百的,而且年轻,有成长空间。

但这个【绝症】特性,多少有点抽象了。

别人绝活你绝症?

得,能用一年是一年。

不用铭刻碑文,只是制作石碑,很快石碑便立了起来。

刘恪缓步向前,手指轻轻触碰着石碑,在上面轻轻比划了贾无忌三个字。

仿佛在与贾无忌交流,感受着他曾经的智慧。

随后,他竟是深深一礼,将酒水洒在了石碑边缘。

他诈死的时候,就研究过这时候的祭祀流程。

自己死的太逼真,那时候没用上。

而乞颜思烈又死的太急,也没用上。

反倒是贾无忌享受到了。

“好多人啊,这场景,老朽可享受不到。”

就在南门远处的阔野之中,一个农人打扮的老头儿,探手望向南门前拥挤的人群。

地里一个刨着土的农人,见此,便道:

“那是朝中文武在祭拜此次战死的将士们吧?”

“那边的英魂碑,我也时不时去看上两眼。”

“拜完之后,走夜路都觉得有人撑腰呢!”

老头乐呵呵的笑着:

“倒是有趣。”

“如果有一日,你的名字,也上了那英魂碑呢?”

农人拍了拍胸脯:

“那有什么,今日我的名字,上了碑文,明天大汉的疆土,就多宽广了一寸!”

老头摇着头,言辞犀利:

“把你整个人给千刀万剐凌迟了,肉片儿往国境线上洒,只怕都撒不满半寸哟!”

“你这老东西!”

农人哈哈大笑着,老头的毒舌他是体验过的,不过虽然嘴巴有点毒,但人还是挺好的。

“贾老头儿,听说你是从振浦郡逃来的?”

“振浦郡的世家叛乱,还能和徐闻县的东胡人呼应,应该很难平定吧?”

“没什么难的,那贾无忌手握八千金吾卫,不还是一样被平了吗?”

农人连连点头:

“也是。”

“只可惜没看到那奸贼长什么样子,不过听说被凌迟的时候,千刀万剐一声也没吭。”

“还挺硬气。”

“这有什么硬气的,多半是觉得罪大恶极,不敢出声吧!”

老头挥了挥手,躬身在土里刨着地。

同时竟是高唱了起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那农人也是跟着应和,一同唱着:

“对头对头,这半大老鼠,可莫要咬了老子的庄稼!”

“今年多收成一点,给朝廷的赋税也多一点!”

“之前皇帝说过什么来着?什么楼船巨舰,可都得靠着咱们的税赋!”

“要是今年也是丰年,再留存一些,等朝廷再打仗,还能多兑点股筹!”

老头儿还是一锄头一铲子,继续在地里唱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虽说这硕鼠,是暗指朝廷中的贪官污吏,鸭脖青虫。

但不管是指着什么,他终究是硕鼠,这也终究是一首,写照农人斥骂硕鼠的诗歌。

夕阳西下,老头儿直起身子。

在地里刨了一天,已是满身污泥。

“哎呀,总要有人,沾得满身污泥。”

这时候,他才摘下斗笠,擦了把身上的汗水,脚下的草鞋,相互蹬着,想要将泥给蹭下来。

“凌迟.得多疼啊。”

他撇了撇嘴,这天底下,还能有在凌迟之中,一声不吭的人?

还被说,真有。

比如说,被他毒成哑巴的高让。

“搅乱天下,却看不到天下乱局,岂不是很没有意思?”

老头露出了一个阴恻恻的表情,让人不寒而栗。

正是贾无忌。

区区一计,固然收获颇多,甚至一箭多雕。

可又怎么值得,他把命都赔进去?

大牢是我家,在家里待了那么久,还能找不到一个替身?

之前被从交州押送到琼州,已经几乎失了智的高让,就挺不错的。

一样的精于谋算,一样的为人阴毒,就是太低端了。

面貌上有些出入,也没太大问题。

别说百姓了,就连整个朝中,这位一向运筹帷幄于大牢之中的贾无忌。

也没多少人认识。

更遑论“贾无忌”被凌迟时,朝中有分量的文武,或有事在身,或于情不忍,根本没出现在现场。

再说了,押送的时候,就披头散发衣衫凌乱,又被砸得头破血流。

头发血迹凝结在一起,直接遮住了脸,哪还分辨得出来?

皇帝在交州的时候,贾无忌说是在琼州一手遮了半边天也不为过,这么点事儿,轻轻松松。

“朝堂,确实不是个好地方。”

贾无忌悠悠然一句,扛着锄头回家去。

就这么一年的朝堂生涯,他就把官员、世家、百姓,全都得罪了。

萧元常这种人,廉汉升这种直肠子,都能不断排挤他。

虽说当皇帝的孤臣,倒也能自保。

但皇帝脑袋里,全是亲征。

万一哪天亲征在外,没来得及保住呢?

贾无忌觉得,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他看得很清楚。

以前他不当平民老百姓,是因为战乱之时,百姓们连性命都得不到保证。

不说吃的,只要不被变成吃的,那就不错了。

现在则不同。

以当今皇帝的行事风格来看,百姓指不定,是过的最好的。

而且琼州作为大汉的大后方,产粮之地,有交州、洛祭岛为左右掩护。

又经过一次叛乱,将有心之人筛了个干净之后,必然是最为安稳的地方。

还有天气。

贾无忌这辈子到过许多地方,也不得不称赞一句,琼州的气候确实好。

养人。

要是以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还得去长安当值。

长安有啥好的啊,他又不求大富大贵,对功名利禄也不太上心,还真不如在琼州宝地,颐养天年。

再说了,身处田埂之间,难道就不能继续替皇帝出谋划策吗?

想着想着,他从怀里掏出几封书信,自言自语道:

“那才是老夫费劲心力,留下的东西啊!”

这辈子,他什么都不需要。

这几封世家、萧元常、廉汉升等人,急报送与在交州亲征的皇帝后,皇帝的回信,就是他这辈子觉得最珍贵的东西。

“啊嚏——”

贾无忌忽然打了个大喷嚏,浑身一抖。

“怪了,老夫觉得归田之后,身子骨越发硬朗了,起码能再活个百八十年。”

“怎会感染风寒?”

——

“呜呜呜哇——”

却见得南门碑前,就在刘恪带着文武,回朝之时。

廉汉升这个直肠子,抱着贾无忌那无名无姓的空碑,猛地大哭。

贾无忌如此忠心为国,自己竟是一直在误解他。

不仅在之前就急报上奏陛下,言其心有反意,甚至还在殿中,想要揍人。

廉汉升越想,越是觉得后悔。

他甚至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自己就是因为在朝中孤立无援,饱受世家重臣攻讦,在各种勾心斗角之下,以至于心灰意冷,而辞官下野。

本想着再度入朝,在昭武一朝时,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没想到还是发生了。

而且这次的恶人,竟还是他自己。

贾无忌到死,也没能留个清名。

更让他难过的是,像萧元常这种年轻的,还有可能看到大汉兴复,天下归一,皇帝替贾无忌平反的那一天。

他这已经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估计是等不到了。

“老将军不必如此。”

刘恪上前劝了一番,拉扯之间,怀里贾无忌最后留下的书信,滑落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的拾起来,吹了吹上头的尘土。

忽然发觉不太对劲。

他反复摸了摸纸张的材质。

刘恪直接拿给萧元常,急切问道:

“萧卿,你且看看,这是什么纸,又多用在什么地方?”

萧元常愣了愣,作为痴好书法之人,对笔墨纸砚这些东西,自然深有研究。

只是伸手一摸,便认了出来:

“扬州纸,其质地柔软,光滑平整,易于书写,墨迹落于其上,凝而不散。”

“而且因其制作方法特殊,不易褪色变暗,能够保存长久,往往用作保存书写作品之中。”

“科举的试卷,就是采用的扬州纸。”

对头,科举!

刘恪像是摸着了什么东西,眼神一阵清明,心中大喜过望。

贾无忌落第六十年,那这落第六十年里,他的考卷呢?

考卷之中,有策论!

虽说刘恪觉得,策论之中,并不一定能贴合大汉目前的形势。

但多少也能看出些端倪,就算行不通,至少也是他对贾无忌的一种悼念。

“走,速速回宫!”

“替朕将贾无忌历年参与科举的考卷,都找出来,送到朕手上!”

刘恪在殿中休息了一阵,姜素樘拖着病体来请安。

见她身子不适,刘恪便也没有多留,只是宽慰几句,又安排太医,好生照料着。

这小美人,命是真有够硬的。

不多时,萧元常亲自将贾无忌的历年考卷,送了过来。

“竟然都能找到,这也挺不可思议的。”

刘恪在考卷中翻阅着,翻着翻着,一怔。

“看年号,应该是大汉刚刚退至琼州,仅剩下一州之地的时候,所写的策论。”

“先扼守振浦郡,御守东胡南军于琼州之外。”

“收降南海海贼,充作水师。”

“再以水师奇袭夷州,尽取夷州楼船巨舰。”

“而后攻灭东胡南军,趁着东胡元气大伤之际,迅速取交趾。”

“得交趾,则得粮秣,收交趾之兵,再攻高州。”

“这他娘的未卜先知吗???”

刘恪看完只觉得离谱。

虽说细节方面,和他这一年多以来的征战,大不相同。

但战略方面,几乎没有太大差别。

如果说,有人把他这一年多干的事情,写成了一本,那贾无忌的考卷之上,就写满了大纲。

“简直离谱。”

“就这答卷,换我来,我踏马也给你判零分啊!”

只要脑子正常,都想不到的事情。

一州之地,还谈什么收夷州、交州,灭东胡南军,再取高州?

任谁只要看了一眼,没直接给他扔垃圾桶里,都已经算是有涵养了。

能留到现在,只怕是谁特意保存,用来充作茶余饭后的笑谈吧?

“攻取高州之后呢?”

“是取荆南还是江东,又或是走交州北上入川蜀?”

刘恪眉头紧锁,急切的找着后文。

还真给他找着了。

“修生养息?”

刘恪脸上,逐渐浮现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喜悦惊讶。

紧皱的眉头松开,嘴角微微上扬,就连眼神,都变得明亮而锐利,犹如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刘恪放松了肩膀,挺起了胸膛,忽的站起身来。

他伸出一只手,手指微微颤动,抬头凝视远方。

仿佛贾无忌的虚影,就在眼前,又露出了那个看似人畜无害行将就木的样子。

然后,刘恪的眼神变得坚定。

“没想到啊,我都被这一年多以来的连战连捷,给迷昏了眼。”

“只想着平定高州之后,下一仗该往哪里打。”

“却不想,连番征战,苦的永远是百姓。”

“饶是以琼州的富庶,交州的多年存粮,也经不住连年征战。”

“靠百姓起家,然后苛待百姓,靠百姓运粮,然后给百姓加赋,靠军民鱼水情,留住民心,然后不断征兵入伍让他们送死。”

“这得是什么批哩批哩行为。”

“修生养息.”

刘恪又在嘴里,重复了一遍。

他都不打算和群臣多讨论,已经确定了下一步的战略。

搞经济,搞民生。

有了三州之地,而且东胡八部又在封王之中,开始内乱。

咱就先把基本盘经营起来。

不得不说,贾无忌还真就是在为修生养息,而准备着。

就连这次叛乱也是。

只剩下了自己人,死忠派之后,各种政策,甚至改革,都方便了许多。

“军制、官制,都得改一改。”

“还有科举,作为人才储备,以及对低中层官员的补充,必不可少。”

“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改革科举,好生培养人才,就算真能一路打到长安,也治理不好天下。”

不过这些事情事关重大,该怎么改,还得参考一下文臣武将们的意见。

刘恪打开了系统面板。

在此之前,先看看有没有什么天命,能够用得上。

没有的话,就针对性的抽一波,或者合成一番。

(本章完)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无广告弹窗更新,第171章:调查清楚了,硕鼠确实是硕鼠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