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郑牧论兵,何为常胜之兵!(1 / 2)

兴汉 神纹本神 0 字 2个月前

 魏武卒的年代太久,荀子记载的是否真实已经无从考证。</p>

毕竟文人著书,多多少少都会有吹嘘的成分在其中。</p>

诸葛瑾怀疑魏武卒“负重六十余斤,半日可趋百里”的真实性,并非无道理。</p>

对于诸葛瑾的质疑,郑牧只是捻子而道:“荀子中有关于魏武卒的记载,真实性的确存疑。”</p>

“司马迁的史记曾载魏武卒战绩: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又记载了两次败绩,一败为马陵山之战,二败为伊阙之战。”</p>

“然而,不论是马陵山之战还是伊阙之战,皆非吴起调遣。”</p>

“以战绩论,魏武卒之强,七国共知。”</p>

“于牧而言,荀子对魏武卒是否有吹嘘之意并不重要,牧所见者,一为史记中记载的战绩,二为吴起所著的兵法。”</p>

“现如今,吴起尚存的兵法遗篇中,图国、料敌、治军、论将、应变、励士六篇最为经典。”</p>

“如用兵之法,教戒为先,每变皆习;又如练将之法,威德仁勇,四机五慎。”</p>

“魏武卒强,一强于兵,二强于将,故而吴起尚在时,大战多大胜。”</p>

“牧观史书兵法,常有所悟:以史论兵,以法练兵,以器强兵,以将御兵,方可有常胜之兵。”</p>

“子瑜以为如何?”</p>

诸葛瑾大为震撼。</p>

对于魏武卒的评价,诸葛瑾首先想的是存疑,而非盲目轻信。</p>

后世人观古人书,存疑不盲目,这是十分优秀的品质。</p>

譬如魏武卒是否真的能负重六十斤半日行百里,魏国真的有足够的兵甲来打造五万魏武卒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