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这王朝,不救也罢!(2 / 2)

首辅 煌煌华夏 0 字 1个月前

顿了顿,韩士英又道。</p>

“圣旨催的紧,老夫马上就要北上,所以喊你来,交代一些事情。”</p>

陆远进屋的时候就有发现,屋内并没有左侍郎骆顒,因此刻意多说了一句:“部堂有示下,下官一定牢记,后面办差的时候也会多和骆堂官通气。”</p>

“那就不用了,也不是什么公事,就是咱们自己人说几句关起门来的话。”</p>

一听这话,蒋如俨立马起身将公房的门掩上,这才重新回到座位。</p>

“骆侍郎和本官虽然是四川老乡,但他入翰林之后一直在北京,对南京的很多事都不太了解,为人书生气也太重,虽然在咱们南京户部干了几年,但很多工作协调的并不妥当,张阁老说,这次老夫走后,以前咱们南京的户部尚书张润会调回来。”</p>

陆远闻言立时明悟,面上只是平静的点头并未作声,等着韩士英继续向下说。</p>

“和圣旨前后脚来的,还有张阁老写的一封信,家国不宁,北边的俺答叩关了。”</p>

陆远这才皱眉开口:“果真打来了。”</p>

韩士英点头:“看来伯兴果然早有担心。”</p>

“是。”陆远拱了下手:“几個月前属下就有此担心,还上了奏本,走的四百里加急送入京师,边关之重系社稷稳定,属下不敢不提醒皇上。”</p>

韩士英叹道:“伯兴能如此敏锐洞悉北疆防务,是国朝的幸事啊,可惜你的那道奏本没有起到作用。”</p>

陆远沉默一阵后言道:“下官的担心毕竟没有实证,通政使司并不重视也是常情。”</p>

“有没有重视不清楚,只知道伯兴你的那道奏本,没有找到。”</p>

听到韩士英这句话,陆远立时一头雾水。</p>

什么叫没有找到。</p>

就算是奏本被淹掉那也该在司礼监里存放着,总不能凭空消失了吧。</p>

韩士英继续言道:“因为奏本被赵文华取走了,至于赵文华取走的是不是你陆远上的奏本那就不知道了,总之司礼监的黄公公去找赵文华,没有从其手中拿到他从司礼监取走的奏本。”</p>

说到这里韩士英不说话了,看着陆远,等待后者的反应。</p>

陆远瞬间明白过来。</p>

赵文华为什么要去司礼监取走自己的奏本销毁,这是要来一手死无对证啊。</p>

是出于什么原因要这么做。</p>

站在陆远的视角,他肯定不知道严世藩那日在文渊阁失口说出的那句漏话。</p>

“俺答真打来了?”</p>

因为不知道有严世藩的这句话,所以陆远的逻辑链中缺少了从头部开始推理的最关键一环。</p>

可这不妨碍陆远利用结果来倒退逻辑。</p>

赵文华被廷杖打死是结果,廷杖是一种为了掩盖某些事情而产生的畸形刑罚,核心用处是处死一些按大明律不该处死的官员,继而起到灭口的作用。</p>

按照赵文华擅取淹本的行为肯定够不上处死,可嘉靖却打死了他。</p>

其用心显然是为了灭赵文华的口,让赵文华来替其身后的人来承担责任。</p>

赵文华的背后是谁?</p>

肯定是他的干爹严嵩。</p>

难道是自己上的奏本严嵩看了之后没有重视,省去批阅就送进了司礼监成为淹本,如今俺答果然犯境,严嵩担心嘉靖皇帝乱发邪火,迁怒到他所以选择将赵文华推出去顶锅?</p>

没道理啊,严嵩如果选择让赵文华顶锅,又何必让赵文华再去司礼监拿奏本销毁呢吗,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p>

除非。</p>

陆远想到一种可能,立时眼神一厉。</p>

“赵文华销毁奏本,是为了污蔑属下从来没有上过奏本,他们通政使司也从没有见过属下的奏本,然而属下确上奏本的事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皇上那已经知道了,所以赵文华阻塞圣听的事情败露,因此获罪而死。”</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