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落叶村护病制陶者 瑶夷山相伴采药人(上)(1 / 2)

 元宵节后,一切如常。</p>

桑洛早间仍去学里教授,午后或在屋中读些书,或帮着父亲照护花草,夜间灯下院中,随性吹奏些新旧曲子。</p>

有时晚间出来闲步,偶然走至村东,常能闻院内一老一少应答之声,倒不曾听她再抚过琴弦。</p>

那院内梅花已然盛开,一树殷红如霞。</p>

桑洛自家院中所种却是几株白梅,如今亦是如雪如云。</p>

不久冰雪消融、暖风悄然而至,山间野外,远看时已是嫩绿一片,若走得近时,那方生之草不过得数寸,尚是新生黄绿模样。</p>

春风既至,桑远不免将花苑整理一番,将那应时的如山茶、月季及兰草等复搬至苑中,将盆中杂草拔出,略施些肥力。</p>

桑洛自然在旁相帮。</p>

那几株白梅已然发出翠绿叶片,白绿相间,自又是另一番风致。</p>

“新近得了些芍药的种子,你明日去袁伯处再买两个陶盆回来。”桑远道。</p>

“明日午后便去。”桑洛便应道。</p>

桑远点点头。</p>

忽道:“你每日与我做这些事,自己不想去应试科考、谋个仕途吗?”</p>

“你这苑中种得这么些,我不在时,怕你照护不来。”桑洛笑道。</p>

“养花护草,不过是怡情自乐,科举仕途方为正道。”桑远摇摇头道。</p>

桑洛微微沉吟,缓声道:“爹一生在衙门之中,可真愿我去吗?”</p>

“男儿自当报国,况今边战无休,正是用人之际。”桑远叹道。</p>

“他人攻我,自是贪念,我攻他人,又岂非不仁?国有存时,纷扰便不休。”桑洛道,“如今我只是一介草莽,不过求得片土安宁罢了。”</p>

“你尚如此年轻,果然过得这乡野平淡的生活吗?”桑远沉吟道。</p>

“爹你既过得,洛儿自当相陪。”桑洛笑道。</p>

“你自己乐意便好。”桑远微微点了点头道。</p>

次日午后,桑洛告了父亲,便去往村西袁伯处。</p>

虽说已立了春,然而春寒料峭,瑟瑟侵人。</p>

来至门前,只见院门未开,敲门时,亦无人应。</p>

桑洛伸手轻轻试推了一下,院门便自行打开。</p>

进得院来,只见院内散落些陶土、未制好的盆坯,心中自觉奇怪。</p>

袁伯向来收拾整洁,不知今日为何这般零乱。</p>

忽闻屋内传来几声咳嗽,像是袁伯之声。</p>

便提了提声音,道:“袁伯在吗?桑洛来访。”</p>

候了一时,不见回答,便自推门而入。</p>

只见袁伯盖了床厚厚的被子,躺在床上,脸色灰白,唇上亦无颜色。</p>

桑洛见状,不由大惊,趋至床前,叫道:“袁伯!”</p>

袁伯微微睁开眼来,见是他,只张了张嘴,却出不来声。</p>

“你别担心,我这就去请大夫来。”桑洛道。</p>

忽闻院外有人道:“袁伯,可在吗?姥姥让我给你送些蔬菜来。”</p>

桑洛闻声已知是她,出得门来,果见清漪着了件翠色薄袄,正立于院内,手中拎着一个篮子,内装着几棵新采的青菜。</p>

桑洛便与她一揖,道:“百里姑娘。”</p>

清漪见他在此,倒有些惊奇,道:“桑公子如何在此?袁伯在何处?”</p>

“姑娘来得正好,“桑洛道,“袁伯正卧病,桑某正要去请大夫,你可能帮忙照看一下?”</p>

“是什么病症?我先看看吧。”清漪道。</p>

桑洛便将她让进屋内。</p>

清漪将篮子置于桌上,走至床前,细看袁伯脸色,舌苔,见他时发寒颤,试了试额头只觉滚烫,又自袖中取出一块四方绢巾,覆于袁伯手腕,以指把其脉搏,细细诊来。</p>

片时,起身对桑洛道:“此病甚急,我亦不敢妄下判断,须请了姥姥看过方知。你先烧些热水与他多少喝一些,我去请姥姥过来。”</p>

“我自会照看妥当,姑娘放心去就是。”桑洛道。</p>

清漪对他点点头,出得院门,自往家中去了。</p>

桑洛便寻了柴火并一口小锅,生起火来,将水灌好,置于灶上先烧起来。</p>

平日在家亦与父亲做饭打扫,这些事他亦是熟练。</p>

不一时水便滚开,取了水来吹凉,与袁伯喝了一些。</p>

约莫过了一顿饭的功夫,清漪果然带了姥姥前来。</p>

姥姥进门见一个未曾见过的年轻人在此,不觉盯着他看了一回。</p>

“这位是桑公子。”清漪道。</p>

姥姥侧头看了一眼清漪,道:“你怎识得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