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步兵战术:三三制?伍长制?(2 / 2)

《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即认为一个人最适宜指挥的通常也就1-4个编队,如果超过这一编组,那么指挥效能,战斗力的发挥都会受到影响,说白了,当每个人直接指挥的部属数量过多,那么战斗效能就会下降。</p>

有时候,并非是人越多越好。</p>

何炜的目的,就是要对步兵班的分组进行重新划分,划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组,按照目前的编制,一个步兵班,除去班长和副班长外,步枪组有七人。</p>

这七人之中又有上等兵一名,一等兵二名,二等兵四名,轻机枪组则由上等兵一名,二等兵四名编成。</p>

按何炜的想法,他准备将步兵班分成若干个三到四人的小组,首先削减轻机枪组的人数,轻机枪组只保留上等兵射手以及两名充作弹药兵的二等兵,另外两名二等兵充实到步枪组中,这样步枪组就有了九个人,而这九个人,也将划分为三个组,每个组以一名上等兵或者一等兵作为组长,带领两名二等兵构成一个战斗突击组。</p>

这样一来,轻机枪组由三人构成,另外还有三个以步枪兵构成的战斗突击组,战斗时,班长指挥带领三个人组成的轻机枪组,副班长指挥三个战斗突击组,且指挥各个战斗突击组时,无需指挥到每一个人,只要指挥到组长即可,给组长赋予任务,指定攻击目标,由组长带领本组士兵执行具体任务。</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