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宋时杰的建议(2 / 2)

并划分为多支作战小组,机枪组与掷弹筒组共同承担火力压制,支援,与掩护任务。</p>

冲锋枪手与散弹枪手协同,负责突击,作为突击小组,在近距离的遭遇中提供快速火力打击能力。</p>

每支战术班挑选一名枪法最出色的战士作为精准射击枪手,负责定点打掉鬼子的机枪手与掷弹筒兵,优先选择高价值射击目标。</p>

必要时还可特别安排爆破小组,负责摧毁敌方防御,具体战术小组结构由具体情况适时做出调整。”</p>

读到这里主任经不住感慨道:“一个小小的战术班,仅仅12人的队伍,竟然可以将具体的作战分工划分到如此详细的地步。</p>

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

大家说说,这真是咱们的宋时杰同志自己琢磨出来的?”</p>

就连副总参谋长也表示大开眼界:“咱们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指挥习惯了,倒是极少考虑具体到班级作战单位的时候,如何细致性的分工,以提高战斗力的问题。</p>

宋时杰的这份班排级战术小组结构与分工,的确是给了咱们不小的启发。</p>

看来咱们这位同志这些年私底下的进步不小呀!”</p>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这次在徐庄与两倍于己的日军作战的时候,宋时杰他们仅仅率领一个加强营500余人的队伍,却能打得日军丢盔卸甲的缘由!”</p>

另外,在这份战术报告的最后,宋时杰的战后总结是:</p>

“此次徐庄围歼战的胜利,我认为最大的意义不外乎三点。</p>

第一个是告诉所有人,日军精锐部队也不是铁打的,咱们八路军经过充分的训练和充足的战前准备,还有完善的火力配置,完全可以打掉他们。</p>

第二是告诉兄弟部队,什么叫因地制宜,鬼子火力凶猛不假,但是鬼子再猛也可以利用地形削弱或抵消他们优势,甚至不利于鬼子发挥。</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