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首开先河(2 / 2)

我叔宋太宗 吴老狼 0 字 1个月前

陈从信当然明白赵光义的感受,所以才刚走到偏僻无人处,陈从信就低声安慰道:“王爷息怒,贺怀浦父子是大王的骨肉至亲,一荣俱荣,一损百损,如此不遗余力的为大王效力毫不奇怪,好在我们并不需要和他们起正面冲突,就让大王再抢一个风头吧。”</p>

赵光义哼了一声,对陈从信的劝解不置可否,然后转换话题说道:“这一科,我们惟一的指望看来就只剩下柴成务了,他如果能够顺利拿下头名状元,本王的面子还可以保全。但是他如果意外失手,本王在天下学子面前就要颜面丧尽了。”</p>

知道赵光义在这件事上下了多少功夫,陈从信也只能是继续安慰道:“王爷放心,杨昭俭已经收下了吴道子的那幅画,王怙也就他儿子那件事对我们再三道谢,除了官家以外,五名考官中已经三人会选柴成务做状元,只要官家不偏不倚保持公正,状元就一定是你门生柴宝臣等。”</p>

陈从信的安慰并没有让赵光义就此放心,将目光转向了正殿后,以己度人的赵光义心中还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暗道:“那個混帐东西如果铁了心要与本王做对,该不会在这件事上也耍什么花样吧?”</p>

是人都懂得趋利避害,发现这一科反夹带和反作弊力度高得惊人后,为了不至于偷鸡不着蚀把米,那些心存侥幸的考生和他们的家属还是乖乖的选择了悬崖勒马,不敢再耍什么花样,所以到了科考的第三个白天时,即便考题已经确认被有心人泄露出了考场,找借口给考生送东西的人与往科相比,还是明显少了许多。</p>

而且剩下那些给考生送饮食笔墨的人,也绝大部分都是真的送来了考生的所需之物,偶有几个胆大包天之徒抱着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也无一不是倒在了赵德昭层出不穷的反作弊手段面前——没办法,宋朝的作弊手段实在太落后,想要骗过赵德昭这样的考场老油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p>

见考场风纪大为好转,实际上负责主持这次省试的赵德昭当然是暗暗欢喜,然而事情并没有彻底的一帆风顺,是日接近正午时,赵德昭领着梁周翰在考场里巡阅期间,一直态度低调的另一名考官王贻孙,却也打着巡视考场的幌子,突然出现在了赵德昭的身边。</p>

王贻孙还主动向赵德昭打起了招呼,说道:“大王辛苦了,这一科的考场纪律如此严格,大王真是居功至伟,有了大王的珠玉在前,想必往后的朝廷省试,肯定能够更加的公平公正。”</p>

“右司过奖,小王不过是竭尽所能而已。”</p>

赵德昭假惺惺的谦虚,王贻孙则微微一笑,突然改变话题说道:“这一科的省试今天傍晚就要结束了,不知道大王在巡视考场期间,可曾发现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绝妙文章?或者是有希望位列三甲的年轻新晋?”</p>

“这个我还真没来得及。”赵德昭难得说了一句大实话,说道:“怕影响考生答题和写文章,我一直都没有拿起考生的答卷细看,准备等考试结束了再一起看。”</p>

“真的?”赵德昭难得的大实话居然招来了王贻孙的质疑,表情明显有些诧异的问道:“难道说,大王连开封著名才子柴成务的答卷,都没有专门去细看一下?他可是开封府的去年州试头名,二王爷亲点的得意门生啊。”</p>

听出王贻孙这话弦外有音,又知道王贻孙所处的派系属于赵普一党,赵德昭迟疑了一下后,还是又说了一句大实话,说道:“我没留心这件事,本王虽然也听说过柴成务的大名,但是并没有见过他,这次为了公平起见,也没有故意起认识他。”</p>

“大王洒脱,下官佩服。”王贻孙恭维了一句,然后又微笑说道:“不过二王爷就完全不同了,下官听闻,汴梁城中已经无数人传言,说柴成务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这一科的头名状元,以证明二王爷去年在州试中的法眼无差,所以下官斗胆揣测,二王爷肯定十分关心这事。”</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