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电报问世(2 / 2)

向兵部上报了镇南城倭兵的训练情况。

当魏波的奏折,被送到南京的时候。

已经是四月下旬,朱慈烜倒没太在意这个,直接批准兵部,准备开始在南洋的战事。

对于他来说,这些个日本鬼子炮灰压根就不值钱。

甭管死在哪。

都不是问题。

对于四月下旬的朱慈烜来说,这支在镇南城的倭兵,实在是提不起他的兴趣了,他现在,正在与群臣们商量着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最近,大明朝出现了一个新发明。

好吧,蒸汽机,铁路都出现了,都走到工业革命这一步了,但大明的信息传递,却依然是十分落后。

交通虽然改变了靠走的格局。

但通讯,却依然停留在靠吼的阶段。

对此,朱慈烜是很不满意。

因为大明朝如今的疆域面积,早已经今非昔比了!

靠陆路传递信息的速度,已经满足不了大明帝国日益庞大的领土的信息需求了,尤其是,在这个金融工商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太慢,可不是件好事啊。

所以,自崇祯十七年始,朱慈烜麾下的几十个工科生,就接到了一项任务!

研究一种,可以进行远程通信的工具。

朱慈烜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刚开始是把工科生们给搞的懵住了——他们感觉这是天方夜谭,可是,朱慈烜很快就给他们提出了思路——用电!

用电来传递信息。

电这玩意,在大明的工科生们眼里,倒不陌生,而朱慈烜提供的这个思路过后,经历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他们成功的搞出来了电磁铁,最终,在洪德元年底,完成了原始电报机的制作。

并且,试验成功。

当然,这并不代表可以投入到实际使用了。

因为电报机虽然制作出来了,可以成功的通过导线传递不同的电信号并完成接收,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但问题在于,电报机接收的是电信号,必须采用一种对照码表,将其给转变成文字信息。

否则的话,这种电报机就只能够传递一些个,固定的内容没有太大变化的信息。

而如此一来,电报机的用处,就大打折扣了——只能够传递固定信号,这跟烽火台有嘛区别?

历史上,解决这个问题是电码。

就是著名的摩斯电码。

通过码表,不同的电信号,代表不同的字母,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传递精确信息的目的。

但问题在于,如火如荼的电报机研究,却撞上了一个巨大的拦路虎!

这个拦路虎不是别的!

就是大明朝的汉字!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明末之拉上皇帝一起造反更新,第1001章 电报问世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