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凤鸣 上(2 / 2)

绝世 我行雪中 3857 字 2019-10-06

城下的尸体慢慢累积起来,缓过神来的淮西兵开始了猛烈的反击,城墙上不断有石快、木头、弓箭如雨点般的砸了下来。可能吴元济自己也清楚,这样搜刮压榨民众实在不受欢迎,为了以防万一,早就对自己的栖身之所做了充足的准备。虽然这次他对付的不是乱党而是敌对势力的军队,但是所有的准备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又一批攻城的士兵惨叫着掉下来,如此伤亡让赵忆丛眉头紧皱。。李进程小心翼翼的说道:“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根本无法接近城门。接近的那些人,对那铁铸的大门也一样毫无办法。”

眼见士兵都杀红了眼,虽然伤亡惨重却毫无惧意,前赴后继的向前冲去,赵忆丛更是不忍,想了想说道:“暂时停止攻城,部队退出敌人的攻击范围外,组织大批弓箭手对准牙城,如果敌人出来也让他们尝尝箭雨的厉害。”

这时蔡方率人走了过来。赵忆丛问:“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蔡方道:“没费什么力气,他的家人就答应了,现在送信的人已经上路。听说董重质这人最重孝道,如今父母都在我们的手里了,量他也不敢妄动。。”赵忆丛道:“很好,这样我们就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不必这样耗费人力的强攻。现在去发动城里的百姓过来帮忙,打开武库,把武器分发下去。我们要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攻打他。”

天近晌午,再次开始攻击牙城,这次的攻击队伍中多了很多平民百姓。听说让他们帮助攻打吴元济,这些早就恨不得生食其肉的人们立刻动员了起来,发不到武器的甚至拿着自家的柴刀锄头过来。

平时软弱的他们此刻像疯了一样,把平日里所有的屈辱与仇恨全部发泄出来。事情就是这样,那些看似老实的人发起怒来更加的可怕。。

民众—这个社会最底层的阶级,构成了金字塔最稳固的基础,他们是那些官吏压榨惯了的人。曾经有人说:平民之怒不过是以头跄地而已,没什么可怕的。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每次朝代更迁都是这些所谓的软弱百姓起到的重要作用。聪明如唐太宗意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每天兢兢业业不敢稍微放纵。

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坚固的堡垒也有被攻破的时候,渐渐的战斗从牙城城头发展到城里,激烈的巷战开始了。这时虽然宣武军伤亡很大,又加上一天一夜没有休息,早已经疲惫不堪。可是想到这是最后的一战,己方又有着老百姓的帮助,士气反而更加旺盛。。几个时辰之后,最终全数歼灭了吴元济的亲信部队,他本人也被活捉。看也不想看他,直接命令将他打入囚车,好好看管起来等候发落。

次日清晨时分,董重质与各城镇守军三万余人前来请降,赵忆丛一一好言安慰,嘱咐他们放心,李朔大人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照例大排宴席。席间,有人问道:“大人,最初郎山失利你却并不担忧。攻击吴房取得胜利后又不再继续进攻。选在风雪天进军,孤军深入敌巢,最后竟获全功,我们还不是很理解,大人能讲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知道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终究不能让他们彻底服气,赵忆丛笑道:“其实道理很简单。朗山第一战,虽然由于张将军的冒进导致失利,折损不少士兵,看起来很丧士气。但敌人也因此而小看我们,认为和从前的进攻并没区别,少了很多防备。因此在久攻不胜之下才恼羞成怒的倾巢而出,使我们轻易夺取了郎山。可是占领吴房之后敌方的守军就会转而奔回蔡州救援,并力固守蔡州。如果此时前去进攻,将会面临敌人的拼死抵抗,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虽然我军精锐,但是敌人是被逼入绝境的困兽,两军相接,必然是一场恶战,我们也并无胜算。而且还沿途遍布烽火台互相呼应,所以我决定暂时等待。四方士兵齐聚于蔡州供需用度都将非常惊人,加上天气越来越冷,势必不能久驻此处,这样吴元济只好再次分散兵力。而选择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进军完全是为了使敌人难以用烽火相联系。这样敌人就不知道我军的行动情况,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最后赵忆丛哈哈一笑道:“孤军诱敌,如同破釜沉舟,不进则死,退亦死,因此士兵的战斗力会增加。高瞻远瞩的人绝对不会在意眼前的微利,从大处着眼的人也不会详尽的去了解每一件小事。如果为了一点胜利就高兴不已,一点失败就担惊受怕,那就意味着自己已经从心里扰乱了自己还谈什么胜利呢!”

众将听完之后纷纷叹服道:“听完大人你的话,我才知道战争是如此的变化莫测,复杂纷乱。”

赵忆丛笑道:“取胜之道非止一条,各位也不必妄自菲薄。这次的战斗如果是由李将军亲自率领仍然会打赢,只是方法会和我有很多不同而已。很难说哪种更好,只能说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已。”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