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全力备战(2 / 2)

强汉 荣誉与忠诚 5825 字 2019-10-08

“你说。”

“末将所讲之人太过年幼……”

“古有甘罗十二岁任丞相之位,只要有才能年纪不用太讲究。”

“末将明白了。明朝末将带人来见大人。”

汉十部五军目前驻扎的所在地没有名字,但是如果林斌没有记错的话,在三十年后,这块地方就是被称为‘朔方’的首府。秦时名将蒙恬曾经率领近四十万大军在这一块区域进行屯田牧边,以至附近存在很多已经被废弃的要塞。十部按照命令驻扎在要塞周边,五军则是做出了响应的集结。荒芜的土地上,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重新热闹了起来。

由于备战军令没有被解除,军人的营地和部众地营地被严格的分开,任何军人在这段期间擅自离开岗位都以触犯军法定罪。

林斌的观念与这个时候的所有人都不同,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将河套北岸用来换取军械,但却对乌梁素附近的区域十分看重。

乌梁素全称应该叫乌梁素海,而这个‘海’。它绝不是海水,它是沙海。是匈奴人叫的名字,林斌也没有随便取名字地嗜好,将就喊着。

如果事情进展的顺利,乌梁素靠南的草地在日后的一段时间里将是林斌用来西进的基地,在此之前,无论说是林斌自私还是什么。有任何势力想要进入都必需遭受惩罚。

林斌已经下定决心要西进,那么无论是河套北岸还是整个河朔对他来说都只是一个暂留的地方,只要到适当的时候,这些地皮还是会交给汉国。他现在也比谁都要现实,地皮可以交给汉国,汉国想要这块战略要地却要拿出足够地东西来换。林斌要交汉国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匈奴实力庞大是不争的事实,这一阶段的失利是因为匈奴人根本就没有想过除了汉国之外还有人能够威胁到匈奴在东方的安全。这也不能说匈奴愚蠢,是认知限制了匈奴的判断。

正有如林斌自己说的那样:刚刚崛起的势力总是那么有机会进行扩张。因为任何人都不知道那个刚崛起地势力有多少实力,能做到哪一步。

对于很多人来说,林斌和他麾下的军队就是一个谜,这是林斌的优势。有理由相信,林斌的优势正在慢慢的失去,这迫使他无论愿意不愿意都将直接站到光明处,用手中所有的力量去战斗。战胜敌人或是被敌人打败。

依照目前的局势而言。林斌停留在朔方这段时间要做地事情并不多。他已经授意。除了王族、贵族、武士,仆从、奴隶阶层地家属丈量军士所需地战袍。

在十三股骑军带回二十五万余汉民的同时也‘顺手’带回了数之不尽地布匹等物。有资源再有足够的人力,由近八十万平民为十五万军士丈量战袍不用三五天就该能做好。至于仆从军和奴隶军,炮灰不需要战袍,这也是提醒身份一种方式。

一支军队的军服是否统一至关重要。误伤等等不必再多说。要讲的是一支军队统一了军服,是用军服提醒士兵,他是集体的一员,一旦产生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这种感觉,集体的荣誉感在经过数次血战并获得胜利后也会萌生。

当然,自从萧夫子接管了蒙昭部和吕炎部的造工坊,有了足够的工匠和材料,被更名为造工司总管的萧夫子,他在获得了应有的功爵‘不更’后,明言说,一定要打造更多的利器出来换取更高的功爵,领着造工司所属热火朝天的为军队打造军械。

既然有时间,林斌当然干坐着,他向将领们通告:“原虎豹骑军中的战士和亲卫队所属将更改建制,改编为神策军。作为五军之首!”

将领们听得明白,先前五军之中只有虎军、豹军、狼军、先秦军,现在自家大人估计是要真正的完善军制,另外就是从全军中挑选绝对地精锐组建自己的禁卫军了!

对于虎豹骑军被改编,将领们没有任何意外,他们也大概知道自家大人为什么会把虎豹骑军拆开,毕竟虎豹骑军是汉国皇帝取得名字,在不接受汉国的封赏后已经不再合适被拿来当作代表军队的番号,被拆为虎军和豹军已经是最理想的结果。他们所希望的是新被编进去的战士不要堕了以前善战的名声。

在目前为止,五军总算真正的确定下来:神策军、虎军、豹军、狼军、黑旗军(秦军)。

在接下来地两天里,一个新的消息被发布出去,军中第一次大比武即将展开。

人们原先还有些没明白比武是要干什么,后来明白那是在挑选神策军的将领和战士,全军都在摩拳擦掌。

欣欣向荣绝对不适合被用称呼一片忙碌的十部五军,他们玩命般的忙碌是在为了战争做准备。谁都知道只要到了秋天大战一定会爆发,至于他们的‘王’要进行是一场怎么样的战场,没人能猜出来。

大比武不用花太多笔墨来叙述,林斌不想让整支军队失去平衡,所以神策军只是在原有地嫡系基础上选拔了两万战士,其余表现优秀的军士在原有的军功基础上被编进其余四军当作基层的军官,五军的编制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完善。各军开始了自己的练兵。

在林斌地授意下,经过改装的军服被发送下去。

此时,林斌正脸带笑容看着那些领军服的战士。或许有点恶搞,但却十分有效,他为了区别与汉军战袍的不同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在战袍的领口加了一道代表军爵的布勋,上面用隶书书写战士军爵的等级,起到了攀比地作用。

林斌绝对没有想过要用一己之力完全击败匈奴,他很清楚的认知这不是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削掉匈奴的战争潜力,之后能做到哪一步不是看即将要西进的自己,而是应该由汉国自己去努力。

“我的舞台不在这里!”

如果事态没有再被改变,有了林斌在塞外地接连大胜,汉国已经被深深地刺激到,要不也不会发生集结兵力准备进入河朔地事情。

既然汉国已经有动作,目前说不准是好还是坏。林斌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汉国得到了育马基地(河套)。不再需要浪费财力去高价收购战马,十年之内汉国就会有足够地战马。那也就是说汉匈之战起码会提前二十年!

林斌既然想帮汉国一把,那他也不会再藏私,反正都已经要西进,现在不把自己会的东西留下来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他将工匠绘画的马镫、马鞍,包括六联装强弩,连同一部厚厚的建议全部交给了张。

所谓的建议,其实就是一套林斌亲身体会出来的战术和骑战的讲解,如果刘彻足够聪明会知道林斌写的东西的正确性,理解‘战争不是依靠人数,而是对战争的理解所建立起来的文明优越性’,有一套战术叫‘以战养战’‘就粮于敌’。有先前的战例证明下,已经对传统战术产生怀疑的刘彻估计真的会抛弃掉‘人海战术’,训练自己的精锐骑兵去与匈奴一决雌雄。

“荣耀属于那些应该站起来的人!”

林斌自觉无法改变刘彻重用儒家的事实,他没有在建议书里面写太多,只潦草的写了几个篇幅,大致摘出了历史上的几个事件出来,将那些事件当成故事书写,以自己的看法旁白注释对儒家的看法。其实林斌写的旁白根本就是刘彻老年后对儒家的评价……

太多的东西林斌无法表达,他想了许久做了一件自己都无法判定不知道对错的事情:用刀子去说话,第一个干掉的就是有着儒生身份,其实就是历史上第二出名的神棍,整天吹嘘‘天人感应’的董某某。至于会不会有另外的人站出来,目前无法管太多,唯一能做的还是用刀子说话,他相信只要自己在外面做出了带头作用,必将会影响到一些什么。

林斌或许忽略了一点,汉国的保守阶层不垮掉,想要改变国策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他想太多没用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应该履行的责任。

对于林斌来说,他现在需要履行的责任很简单,那便是全力备战,不让战争等待自己,而是自己去寻找战争!